維基解密門

2010年7月26日,“維基解密”在《紐約時報》《衛報》和《鏡報》配合下,在網上公開了多達9.2萬份的駐阿美軍秘密檔案,引起軒然大波。這一大宗軍事情報泄密事件,被認為是美國1971年“五角大樓檔案泄密案”的“2.0版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基解密門
  • 外文名:Wiki leak
維基解密門,維基解密門-影響,維基解密門泄密士兵被判間諜罪,

維基解密門

美國驚爆歷來最大宗軍事機密外泄事件,專門揭發機密檔案的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2010年7月25日公開約9.2萬份駐阿富汗美軍的秘密檔案,揭露逾百宗從未曝光的美軍濫殺平民事件,以及美軍隱瞞塔利班取得地對空熱能飛彈情報,並懷疑盟友巴基斯坦“無間道”式暗地支援塔利班。白宮對機密檔案曝光大為震怒,嚴厲譴責泄密將危及美國國家安全,英國也譴責公布機密檔案。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昨日表示,外泄檔案顯示了一些美軍在阿富汗犯下“戰爭罪”的證據,指此事應交由法庭裁決。他又為泄密辯護,認為檔案將有助改變阿富汗戰爭現貌。他又把揭露檔案帶來的影響,與公開東德秘密警察檔案相提並論。另外他透露,除美國外,網站還掌握其他國家的機密檔案。
阿富汗人員撰寫軍事細節
外泄的“阿富汗戰爭日記”檔案總數為91,731份,主要是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由駐阿美軍及情報人員撰寫的報告,包括描述美軍參與的軍事行動、各種情報訊息、美方人員和各方政治人物會面等細節。
由於泄密者要求把“傷害減至最小”,“維基解密”同意暫時扣起其餘1.5萬份機密檔案,但不排除會在進一步研究後全數公開。
檔案共揭發144宗由北約部隊造成的濫殺、誤殺平民事件,總共造成195名平民死亡、174人受傷。報導相信,檔案未能完全反映聯軍濫殺的實況,又指這些被殺平民大多是無辜的司機,他們經常被誤認為企圖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恐怖分子。
其他泄密資料包括:華府官員懷疑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向塔利班等阿富汗武裝組織提供協助;塔利班早已取得可追蹤飛機熱能的地對空飛彈;美軍特別部隊專門暗殺或抓捕塔利班頭目,期間誤殺平民;以及塔利班的路邊炸彈襲擊越加頻繁等。
歐巴馬震怒
“維基解密”公開檔案前,預先把檔案優先交給歐美3大傳媒: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和德國《明鏡》周刊,3家媒體與“維基解密”同時在周日大肆報導事件。美國傳媒形容,這是美軍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泄密事件。《衛報》和《紐約時報》均指,雖未能聯絡泄密者,但花了數周時間驗證檔案真偽。
美軍機密外泄引起輿論譁然,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瓊斯搶在網站爆料前發表聲明,批評“維基解密”事前無知會華府有關事件,怒斥此舉嚴重傷害國家安全,危及美國公民及盟友性命。聲明又為歐巴馬政府辯護,強調檔案主要是前總統布希任內產物。
據悉華府已委派專家組分析檔案真偽,官員估計要數日時間,才可評估事件對國家安全構成的潛在影響。
另據稱華府已與巴、阿政府聯絡,解釋外泄檔案內容,盼減低事件對雙方關係影響。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批評,事件令人質疑美國對巴阿政策的真實性。

維基解密門-影響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國公眾越來越多地對贏得阿富汗戰爭的可能性提出質疑的情況下,這些被泄露的檔案又為這場戰爭描繪了一幅嚴酷的圖景,定會加強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給歐巴馬政府帶來巨大壓力。
歐巴馬上任初期,對阿作戰政策受到頗多質疑:裝備不足、作戰環境惡劣、距勝利遙遙無期。不過,乍看之下,這些都是前總統小布希遺留下來的難題。歐巴馬隨後宣布增兵阿富汗,設立撤軍時間表,誓言結束在阿軍事行動,安撫國會議員和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不過,全新秘密檔案公開,表明現階段阿富汗局勢和數年前區別不大,混亂依舊。
一些分析師認為,歐巴馬政府再也無法與布希政府“劃清界限”。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澤利澤說:“布希面臨的難題現在成了歐巴馬的難題,歐巴馬現在沒法擺脫它。民眾開始懷疑發生的一切。”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深陷越戰泥沼,令國民開始反思戰爭是否必要。此時,為美國國防部撰寫檔案的軍事專家艾斯伯格把大約7000頁報告內容外泄給媒體,揭破政府隱瞞的越戰真相,結果加劇反戰浪潮,最終逼政府結束戰爭。分析人士據此認為,此次泄密事件,也可能重演當年一幕,逼迫歐巴馬政府結束阿戰,或者至少重創歐巴馬的新阿富汗政策。

維基解密門泄密士兵被判間諜罪

美國馬里蘭州米德堡軍事基地內一個軍事法庭30日宣判,向維基揭秘網站洩露大量秘密檔案的士兵布拉德利·曼寧間諜罪名成立,但可能讓他面臨終身監禁的幫助和支持敵人的罪名不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