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農委

綦江區農委

綦江區農委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地質構造處於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與沉降帶間,即四川沉降褶帶之川東褶帶東緣與川鄂湘黔隆起帶西緣的交接部位。地貌類型介於華瑩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部分和大婁山山脈向北延伸部分之間,全區分為山地和丘陵兩種地貌類型,山地占67.6%,丘陵占32.4%,特點是南部高、北部低、邊緣高、腹部低,以山地為主,溝深谷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體,少完整山脈,地勢高差大。境內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全區平均海拔92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綦江區農委
  • 類別:農委
  • 地點綦江區
  • 國家中國
農委資源,主要職責,

農委資源

土地資源我區幅員面積2178.5平方公里,區境東西寬48公里,南北長82公里。根據94年土地資源詳查資料,全區土地面積為3280385畝,耕地面積135.1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1%,其中田56萬畝,占41.8%,土78萬畝,占58.24%,園地2.8萬畝,占0.84%,荒坡草地2.5萬畝,占0.8%,林地面積95.5萬畝,占%,水域66451萬畝,占%。土壤分水稻土、此處紫色土、黃壤土、石灰土、潮土、黃棕壤、山地草甸土七個土類,以水稻土和紫色土為主,分別占耕地面積的面積的57.3%和36.3%。
水資源我區水資源包括當地徑流,過境徑流和地下水,多年平均總水量為31.58立方米,年徑流總量為18.49億立方米;全區有12條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38.4萬千瓦,區境內的有15.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8.15萬千瓦。
氣候資源我區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副熱帶東亞季見特點,地勢高差懸殊,地形複雜,四季分明,地區小氣候差異大,表現為冬曖、春早、夏熱、秋陰、雲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9-1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在42.5-34℃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1.5-6℃之間,全年總積溫在6900-4780℃之間,無露期為250-350天,海拔400米以下無露期都在300天以上,從海拔200-1200米農事季節相差40天以上。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1300毫米之間,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達1300毫米。全年日照為在1100-1200小時之間,太陽總輻射約為82.434千卡/平方厘米·年,相對濕度在77-85%之間。
生物資源
(一)植物資源我區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苕、小麥、黃豆、綠豆、飯豆、葫豆、豌豆、高梁等,以稻、麥、玉、苕為主。其中水稻品種194個,小麥101個品種,玉米53個品種,紅苕43個品種。經濟作物中屬長經作物的有桑、果、茶、枝子、木瓜、紅梅、銀花、吳於、杜仲、黃柏等共110個品種,以桑、果、茶為主。其中桑6個品種,柑桔23個品種,茶7個品種,其它果樹有梨、苹、花紅、獼猴桃等共45個品種。短經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榨菜、煙、海椒、西瓜、甘蔗、麻及短經藥材生地、粉丹、菊花、川芎、茯苓、瓜簍、山渣、使君子、白朮、白芍、白芷、澤夕、桔梗、玄參、大力、白芥、牛夕、天麻、苡仁、穿心蓮、荊芥、卜荷、附子、黨參、山藥、青木香、花粉、鬱金、連翹、佛手、防風、茜草、蒲公英、夏枯草、柴胡等,還有日用雜品的席草、葵樹,總計400餘個品種。短經作物以油菜為主,共9個品種。我區天然次生植被中,有各種速生喬、灌樹種、鄉土樹種以及經濟樹種共40餘個品種。主要有馬尾松、華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側柏、楠木、香樟、白揚、梧桐、板栗、泡桐、苦楝、皂角、洋槐、黃角、香椿、女貞、桉樹、麻櫟、合歡、馬桑、黃荊、榿木、白櫟、映山紅、楓香、千丈、油橄欖、蠟樹、棗樹、漆樹、棕櫚、油茶、油桐、核桃、柿、水竹、慈竹、斑竹、荊竹、刺竹、箭竹、和葛藤、葡萄、野棉花、芭茅、絲茅、蒲公英、夏枯草、柴胡、地瓜等幾十種草本植物。天然植被以松、杉為主,占用材林面積7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帶。
(二)動物資源在飼養動物中,豬7個品種,牛5個品種,羊3個品種,雞7個品種,兔7個品種,魚類8個品種,蜂2個品種。野生動物有鹿子、野山羊、狼、猴子、狐狸、野兔、野豬、野貓、野雞、斑鳩、喜鵲、麻雀、烏鴉、白鶴、老鸛、鷹、黃雀等禽獸。害蟲天敵有啄木鳥、青蛙、赤眼蜂、蜘蛛等。在生物資源中,紅梅、枳殼、五倍子、銀花和水牛等名特產,在省內外乃至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綦江紅梅以“大耳朵紅梅”著稱,具有果大、核小、肉厚、酸味濃的特點,至今仍是外商渴求的產品。綦江水牛具有舉止靈活,善走山路,體格大,拉力好,步伐快的優點。解放以來,行銷省內外30餘區,共14萬多頭,曾得到國務院的嘉獎。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農業和農村工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擬定全區農業和農村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承擔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資源配置和產品品質改善的責任;提出有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宗農產品流通、農村信貸、稅收及農業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擬定全區新農村建設規劃、計畫和農業產業政策。
(三)承擔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的責任;指導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指導、監督減輕農民負擔和耕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四)制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關的政策;負責大宗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制定全區“菜籃子工程”的規劃、政策、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體系建設;參與實施主要農產品進出口計畫工作;負責預測並發布農業各產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等農村經濟信息。
(五)牽頭組織全區生態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負責轉基因管理和農業生物安全管理;負責全區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參與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規劃、劃定及管理工作;依法或根據授權負責農用地、漁業水域、草原、草山草坡、宜農灘涂、宜農濕地管理和農牧漁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負責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負責漁政港監督管理。
(六)制定全區農業科研、教育、技術推廣及其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
(七)承擔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安全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責任;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和綠色食品的開發認證、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組織綦江區名牌農產品認證工作,實施農業名牌戰略。
(八)負責全區動植物內檢(不含森林植物內檢)和動物防疫工作,發布疫情並組織撲滅;負責獸醫醫政、獸醫(漁藥)藥政藥檢工作。
(九)負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飼料工業等的行業管理;承擔農業防災減災和指導災後生產恢復的責任。
(十)負責提出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及重大技術措施建議;引導農業機械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機械化普及和套用水平;擬定農機作業規範和技術標準;負責組織實施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理、產品質量檢驗、鑑定、論證管理。
(十一)負責全區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工作。
(十二)負責農產品生產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
三、內設機構職責
1、行政辦公室(掛安監辦牌子)
負責處理機關日常政務以及綜合協調有關事項;負責文秘、檔案、安全、社會治安、機要、保密、提案辦理、來信來訪及綜合性服務工作;負責農業宣傳及政務信息系統建設。
2、監察室
負責紀檢監察工作;負責農委系統黨建工作;參與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負責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效能建設工作;負責統戰、群團、群工、計畫生育工作。
3、人力資源科
負責人事勞資、職稱評審、人事檔案、幹部管理;負責本系統人力資源的引進、招錄、培養、考核和選拔使用管理;負責本系統幹部職工工傷調查處理;負責本系統離退休人員管理;負責本系統機構改革及編制設定工作;指導協調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鑑定和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
4、財務科
負責提出農委農業項目投資計畫、專項投資計畫及其它資金的使用計畫、財產和職工保險;負責農牧漁業投資項目的監督實施和專項資金管理;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指導下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內部審計。
5、發展計畫科(掛重慶市綦江區現代農業園區辦公室牌子)
負責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研究,擬訂全區農業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及年度、專項計畫編制並監督實施;指導協調農業農村各產業間的結構調整和綜合平衡工作;負責龍頭企業發展、品牌認證、會展經濟、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萬元增收工作。
6、新農村建設管理科
農村公路、鄉村便道、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村危舊房改造及巴渝新居建設,“千村推進百村示範工程”建設,農民體育文化事業。
7、政策法規科(掛政策研究室牌子)
負責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政策研究;開展農村改革和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政策性建議;農委系統人員的普法工作;農業執法監督指導工作;行政訴訟工作。
8、科技教育管理科
擬定農業科技教育發展規劃,指導協調農業科研、體系建設、農業教育和科教興農工作;負責農民教育培訓管理。
9、扶貧開發科
負責扶貧開發項目的規劃,協同有關部門做好資金、物資的分配管理工作;指導扶貧開發項目的實施。
10、市場與經濟信息科
收集發布大宗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流通及價格政策建議;負責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負責農業統計和農產品市場預測預警;定期發布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引導農業和農民進入市場;指導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收集農情工作。
1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
擬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規劃和計畫並組織實施;承擔組織開展農業標準化相關工作;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業生產資料監督抽查工作;指導農業質量體系認證申報;組織化肥、農藥、種子等產品的質量監督;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管理工作。
四、直屬事業單位職責
1、重慶市綦江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掛綦江區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的牌子)
負責制定全區糧油作物生產發展計畫;負責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推廣;負責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品種試驗;組織實施糧油作物重大推廣項目;負責全區糧油作物信息工作;負責全區種植業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管理;負責全區農業技術人員和種子經營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負責全區土壤現狀調查、地力分等定級、地力監測和土壤改良;負責作物科學施肥試驗示範與推廣。
2、重慶市綦江區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宣傳貫徹植物檢疫法律法規;負責全區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調查、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市場檢查、重大疫情封鎖及控制;負責全區主要農作物有害生物系統監測和信息發布;負責指導全區農作物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工作,並組織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負責編制綦江區植物保護中、長期發展規劃;負責全區植保人員和農藥經營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工作。
3、重慶市綦江區蔬菜發展管理站
負責全區蔬菜作物發展規劃及年度發展計畫;負責蔬菜生產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負責無公害蔬菜、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的規劃和建設;負責蔬菜生產技術培訓及生產基地和生產大戶的技術指導;負責蔬菜生產的市場化信息服務。
4、重慶市綦江區特色經濟作物發展管理站
負責果樹、茶葉、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經濟作物發展規劃及年度發展計畫;負責組織實施果樹茶葉等特色經濟作物的生產及技術推廣;負責組織實施特色作物科技項目;負責全區特色作物種苗生產管理;負責特色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及大戶的技術培訓指導和市場化信息服務;負責組織特色作物名優品牌的創建。
5、重慶市綦江區畜牧技術推廣站
擬定全區畜牧生產發展規劃與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畜牧規模化養殖指導、畜禽品種改良、畜牧業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負責基層畜牧獸醫站技術指導及體系建設工作。
6、重慶市綦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負責動物疫病監測、檢測、診斷、預報、實驗室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報告;負責動物重大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負責獸藥、飼料、畜產品殘留的檢驗檢測及溯源調查;負責動物免疫、診療、監測等防疫物資的儲備和組織供應;組織實施全區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動物防疫、檢疫違法案件;草擬和實施全區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監督隔離、封鎖、撲滅等重大疫情應急處置措施的落實;負責官方獸醫的申報考核管理和檢疫證章標誌的管理等工作。
7、重慶市綦江區農業綜合開發管理站
貫徹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法律和法規;負責編制全區農業開發項目的總體規劃、項目庫建設和項目選定及審定工作;負責土地治理、基本口糧田建設、自然損毀修復等項目工程招投標管理;負責開發項目工程的組織實施;負責項目工程驗收及項目本級驗收工作;負責項目資金爭取、預算、決算、調度和劃撥等工作;負責農業綜合開發技術、業務資料、檔案管理等。
8、重慶市綦江區農村經營管理站(掛綦江區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牌子)
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建設與發展;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專業合社建設;指導農村承包契約管理;參與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指導農村經濟統計、分析、收益分配;指導農村財務管理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參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經濟政策的調研。
9、重慶市綦江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貫徹農業法律法規;負責全區農資市場整頓;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承擔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受理全區農作物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轉基因生物等的投訴、舉報,並組織查處。
10、重慶市綦江區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掛綦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牌子)
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報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參與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受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投訴;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
11、重慶市綦江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掛綦江區水產站、漁業船舶檢驗站牌子)
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負責全區漁業資源、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與管理,漁業環境保護;負責漁事糾紛處理,漁船、漁港監督管理,漁業海事處理;負責漁業船舶的法定檢驗;負責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實施漁業示範和技術推廣;負責水生動物疫病檢疫及病害防治。
12、重慶市綦江區農村能源與農業環境建設管理站
負責全區農村能源建設和管理及開發利用;農村戶用沼氣與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管理;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建設;農業物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負責農業外來物種入侵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組織開展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工作。
13、重慶市綦江區農機監理站
負責農機體系建設管理;農機經營市場及農機產品質量監督;負責農業機械及油庫、修理網點的安全監督管理;負責農業機械檢驗、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負責證照辦理、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人員的年檢審驗、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人員的戶籍管理;查處農業機械在鄉村道路上的違章行為。
14、重慶市綦江區農機推廣站
負責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負責農機科技成果申報的初審工作;負責農機手培訓指導和考核、農機管理幹部培訓、農機技能鑑定、農機工程勘測設計初審以及行業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工作。
15、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綦江區分校
負責農業科普宣傳、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基層幹部學歷教育、農業職業技能鑑定、農民技術職稱評定、開展農業系統人員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