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鞭毛

著生在細菌細胞表面的絲狀運動器官。直徑12~25nm,長3~12μm,柔軟、波形。鞭毛按其著生位置可分單生(一根鞭毛著生於一端)、叢生(一叢鞭毛著生於一端或兩端)和周生(多根鞭毛遍布於菌體上)。鞭毛數量和著生方式依細菌種類而異,它是細菌分類鑑定的重要形態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細菌鞭毛
  • 外文名:bacterial flagella
  • 著生:著生在細菌細胞表面
  • 器官分類:絲狀運動器官
  • 大小:直徑12~25nm,長3~12μm
  • 性質:柔軟、波形
簡介,鞭毛的觀察,功能,

簡介

著生在細菌細胞表面的絲狀運動器官。直徑12~25nm,長3~12μm,柔軟、波形。鞭毛按其著生位置可分單生(一根鞭毛著生於一端)、叢生(一叢鞭毛著生於一端或兩端)和周生(多根鞭毛遍布於菌體上)。鞭毛數量和著生方式依細菌種類而異,它是細菌分類鑑定的重要形態特徵。

鞭毛的觀察

鞭毛不能直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需用鞭毛染色法使鞭毛與媒染劑結合加粗著色後,才可觀察其形狀和著生情況。電鏡研究發現鞭毛,包括鞭毛絲、鞭毛鉤和基體三部分。鞭毛絲為一中空的細絲,由分子量為15000~40000的球狀鞭毛蛋白亞基螺旋排列而成,每一橫切面包括8~11個亞基。鞭毛蛋白與動物肌纖維相似,有收縮性能,可藉以運動。

功能

鞭毛在菌體內的基部是鞭毛鉤,它是鞭毛絲與基體的連線部位。基體位於細胞壁和質膜之間,鞭毛由質膜上代謝的酶類釋放的能量驅動,並以協調配合的旋轉推動細胞遊動。其相對速度大於任何真核生物,可達其自身長度的10倍以上。有鞭毛的細菌能借鞭毛的主動運動實現趨化也主動趨向營養物質或避開有害化學物質。鞭毛常具有與菌體表面不同的特殊抗原成分,稱為H抗原,在細菌分類鑑定上常用於血清型的劃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