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村

紫泥村,俗稱塗仔,是福建漳州龍海市紫泥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烏礁島東南部,東至下樓村,南臨九龍江,西與北接溪墘村。距龍海市區石碼1公里。全村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1公里。全村人口3356人794戶,其中北社108戶461人,土樓99戶426人,下尾洋51戶221人,內岸153戶626人,汾野99戶403人,南社292戶1183人。

福建省九個海島鄉鎮之一的龍海市紫泥鎮地處,東鄰廈門經濟特區,北接漳州台商投資區,西南緊靠龍海市區,與漳州中銀開發區隔江相望。由滸茂、烏礁兩島組成,九龍江南、中、北港環抱兩島,海岸線總長55.6公里,。轄紫泥、下樓、溪乾、世甲、錦田、南書、西良、安山、城內、溪洲、溪霞、新洋、仁和、金定、巽玉等15個行政村及1個鎮辦甘文農場。自然、地理、資源優勢獨特,是一顆鑲嵌在九龍江口的璀璨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泥村
  • 外文名稱:Zini Village
  • 別名:幸福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海市紫泥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199
  • 地理位置:九龍江出海口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88萬人
  • 方言:閩南話
  • 氣候條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車牌代碼:閩E
政區沿革,姓氏源流,經濟狀況,宗祠,文物古蹟,

政區沿革

紫泥村在明朝時屬龍溪縣二十八都烏礁洲社,清朝時屬龍溪縣二十八都烏礁保。民國28年屬龍溪縣合作鄉。民國36年屬烏礁鄉紫泥保。1952年屬龍溪縣第四區紫泥鄉,1955年改屬城內區。1956年屬平寧區錦田鄉。1958年4月屬城內鄉,9月屬海鷹人民公社。1959年為紫泥人民公社紫泥生產大隊。1984年為紫泥鄉紫泥村。1992年為紫泥鎮紫泥村,轄有南社、北社、汾野、內岸、土樓、下尾洋6個自然村。

姓氏源流

紫泥村開基至今已有800年左右。先有徐、郭、張三姓氏,後吳氏始祖入紫泥,至今已690多年。目前,紫泥村吳姓591戶,2636人,占74%;郭姓63戶,301人,占8%;張姓41戶,123人,占5%。
霞浯吳瑞是吳氏十九世祖吳季扎之裔孫,是延陵派系。延陵支脈紫泥吳氏,開基祖吳可深,為南宋理宗淳祐七年進士出身狀元宰相兼樞密使吳譖之六代孫。從同安縣馬巷先遷至石美社埭仔角,再移居海澄縣青浦社,幾經遷移,到元朝武宗三年(1310年)肇基紫泥(即紫泥塗仔)。
郭氏始祖郭柳溪,於元朝十一年從山西汾陽隨軍到紫泥霞美洋定居,至今700多年,傳25世,分衍紫泥、西良、浮宮等地,另有遷居台灣、香港等地。
其他姓氏有姚、陳、許、林、莊、江、徐、周、鄭、康、蔡、馬、溫、謝、黃、李、藍、錢、洪、曾、朱、高等22姓。
海外人口170多人,分布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經濟狀況

自古以來,紫泥村到石碼均靠渡船過渡,1999年錦江大橋(紫泥懸索大橋)建成後,結束了舟渡時代。村內6個自然村間有村道往來,並有6條小橋串通。紫泥村有八大片1300多畝水田,350多畝池塘;水閘4口,用於排澇防汛與進水灌溉,故有“大旱半收,大濫半憂”之諺。
紫泥村過去因地處海島,常遭自然災害襲擊,經濟十分落後,民眾長期過著“苦堤、苦路、苦水”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生產和生活條件大有改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華東地區糧食高產紅旗單位。改革開放以來,紫泥村改變單一的農業經濟模式,充分發揮水鄉優勢,積極發展多種經濟。全村以沿江地理優勢為依託,大力發展造船業,形成以修造船為龍頭,帶動水產品加工、水上運輸、紙泊加工等行業全面發展的產業鏈,共有工業企業、食品加工企業28家。修造船工業是紫泥村的支柱產業,沿九龍江南港北岸2公里長的堤岸上分布大小16家修造船企業,其中上規模企業有國安船業有限公司、興明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等4家,合作聯營的廠家、科研單位遍及上海、廈門各地,能修造8000噸級船舶、玻璃鋼高速艇等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新產品,是閩南地區最大的涉台、涉外綜合型的民營修造船基地。紫泥村另一特色產業是水產品加工,目前全村有3家水產品加工廠、2家肉製品加工、4家紙箔加工業,遠洋捕撈及近海捕撈業、水上運輸業成規模發展,商業、服務業、建築工程隊等也不斷發展。2005年全村社會總產值1.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50元。
全村通電通自來水,3公里堤岸全部達標加固,村主幹道全部水泥路,戶戶有自來水,家家有電話電視,主要以電、液化氣為烹飪燃料,小車、汽車30多輛。全村有4支衛生專業清理隊伍。1984年投資18萬元建村辦公樓,占地面積9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1992年投入20萬元建設長壽園,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平方米。1999年興建農民別墅區80座,總投資2460萬元,每座占地面積112平方米,建築面積320平方米;配套水泥路、綠化等。
紫泥國小於1996年進行遷建,新校園位於吳氏宗祠旁邊,占地7000平方米,教學樓和教師辦公樓各1座,均為3層樓建築,配有電腦室、實驗室、圖書室等。現有9班,學生300人,教師22人。有衛生醫療所2家。

宗祠

吳氏家廟———世澤堂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己末年(1739年)重修,迄今已400多年。1971年拆除改建成國小,1996年紫泥國小遷建,2001年在祠堂原基方位尊古規格投入36萬元進行重建,2002年11月落成。坐北向南,為磚瓦結構,占地面積320平方米。有前後兩堂,中間有天井,寬敞明亮,門柱兩邊有一對聯:“渤海家聲遠,延陵世澤長”。
郭氏家廟———崇本堂 郭氏始祖郭柳溪之第七世裔孫興建,至今有600多年。

文物古蹟

紫泥村在明末清初就有“九庵十祠堂”之說,即五福宮祀保生大帝、安泰岩祀觀音佛祖、福興廟祀周府將軍、上帝宮祀玄天上帝、福德祠祀福德正神、清水廟祀清水祖師、王公廟祀王公、下尾洋庵祀玄天上帝;清朝年間增建辛媽廟祀辛媽夫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