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烈士碑

紅軍烈士碑

英角是宣威市羊場鎮的一個自然村。水節離村有兩公里,去年在政府籌劃下於該地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是目前方圓百里內的唯一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威羊場水節紅軍烈士碑
  • 地理位置:宣威市
簡介,由來,

簡介

英角是宣威市羊場鎮的一個自然村。水節離村有兩公里,去年在政府籌劃下於該地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是目前方圓百里內的唯一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由來

天氣晴朗,空中飄著許多白雲,是拍照的好時光,帶了相機特意去水節看看紅軍烈士紀念碑。順著陳家屋基的土路爬上緊風口,再沿著公路走上一華里就到了水節出水的地方。公路上邊是個水塘,那是從水井裡流下的水匯聚形成的,過去是牛羊早晚飲水的處所,現在經過村民的修建,更顯得寬敞和整潔了。水塘旁有一條小土路,寬約七八尺,從土路上去就到了出水的地方。水井在一個高埂子下,去年修建紅軍烈士碑時一同重新修建,用石頭鑲嵌而成,連著兩邊的擋牆,高約兩米,旁邊立著一塊碑,題名“紅軍飲水之泉”,立碑時間是“二0一三年九月十五日立”。名之由來是因1936年3月28日,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這裡,戰士在此休息飲水而得名,碑面上題有“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字樣。水清澈甘冽,遠離村莊,非常乾淨。
水井上邊有棵兩圍多粗上百年歷史的棠梨樹,在我的記憶中,很小的時候樹就有這么粗了。棠梨樹鬱鬱蔥蔥枝葉繁茂,地方上把它按風俗習慣叫做龍樹,因它長在水井旁,形狀又很特別,酷似一條騰空而起的蒼龍,四散開來的枝葉就是龍爪。由於90年代初的濫砍亂伐,周圍都成了光禿禿的山包,水井旁的龍樹就成了為數不多的古樹。棠梨樹的保護由於水井,也由於紅軍在此飲過水。不禁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篇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是瑞金城外的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帶領紅軍鬧革命時親自掏挖的,人們忘不了他和紅軍的恩德特立碑紀念。
對於水節的水井和龍樹,英角百姓怎么又能忘了紅軍曾在此飲水和打仗呢?那一仗可是慘烈的。1936年3月28日,紅二、六軍團在海岱休整後經水坪、兔場、英角向富源挺進,到達水節時於水井旁飲水休息,沒想卻被尾追的滇軍趕上,飛機狂轟濫炸,紅軍戰士只能跑到松林中隱蔽還擊,經過慘烈的戰鬥,最終擺脫了追堵,但是也犧牲了數名紅軍戰士,無名烈士就葬在上面的小山頭上。
離開水井後,穿過旁邊的橫路,眼前便出現一條毛路,那是來祭掃紅軍烈士的人們踩出的。上到山頭,一塊烈士碑聳立在前面,伴著青松回望英角村子,碑後面有七座烈士墓,均沒有名姓,只有犧牲時間和立碑時間,是去年9月15日立的。紅軍烈士紀念碑正面刻著“紅軍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刻有整個序言,以宣威黨史資料中的《紅二、六軍團長征過宣威日記》作證,幾百字的序言傳承了歷史,敘說了那個悲愴的歲月,教育著當地的子孫後代,每年學生都來這裡掃墓,緬懷先烈。在這個紅軍犧牲的地方,整座山都開滿了映山紅,在它前面左邊的山頭則開滿了杜鵑花,純白色的,當然那個開花季節只能是在暮春初夏時節,別的時節就只有青松作陪了。
山頭高聳,前面一條大溝,左邊火石口子的山頭回溯形成很陡的陡坡,公路從陡坡而上,右前方即為公路,可以想見當年滇軍追擊,他們在飛機的轟炸下冒著槍林彈雨搶占山頭打阻擊,是何等的機智判斷。最後國民黨滇軍被迫撤退,他們取得了該戰役的勝利,將傷員就地疏散醫治養傷,傷好後又去追趕部隊。
歷史遠去,看一眼壓低了的雲層和默默靜立的大山,似乎它們也跟我一同默哀,緬懷犧牲了的無名紅軍烈士,記住那個時刻,記住他們帶給後人的幸福。
(以上文章來源引用曲靖新聞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