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皮土豆

紅皮土豆

紅皮土豆,源自“土豆之鄉”—南美洲秘魯,產地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故里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12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紅皮土豆顏色特別,呈粉紅色,紫紅色不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尤其高含澱粉和花青素,具抗氧化作用,營養豐富,防癌抗癌美容養顏、護心降血壓,食療效果極佳。紅皮土豆相對於一般土豆口感更糯、面,汁多有粘性,被評為最適合做土豆泥和薯條的土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皮土豆
  • 產地: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功能,含量,來源,貯藏方法,高產栽培技術,對土壤的要求,對前茬的要求,整地技術,施肥技術,

功能

“紅皮土豆”富含原花青素和大量微量礦物質元素,具有補血護心、防癌抗癌、延衰老、美容護膚、補腎壯陽、防中風、防治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功效,營養價值非常突出,食療效果非常明顯,是餐桌上非常珍貴的美味佳肴,高檔酒店的必備食材,高層消費者的保健食品。
“紅皮土豆”的用法
一、“紅皮土豆”的吃法和普通土豆的吃法無異,可以蒸、煮、煎、炒、烤、燉,也可以做一些紅土豆小菜,紅土豆泥,紅土豆餅,紅土豆沙拉,紅土豆絲等。
二、提倡馬鈴薯生汁療法的禪宗僧侶――富澤知芳師介紹:將生的馬鈴薯尤其是紅土豆擦碎(可以加按1:1 或1:2的蘋果一起榨汁再加蜂蜜更好),每日持續喝其榨汁一至二杯,如此以癌症為主及肝臟病、糖尿病、胃潰瘍、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腰痛和肩膀酸痛等,實際上有各式各樣疾病而治癒的人也陸續出現。並且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如果早晚喝一杯紅土豆汁可做到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的能力。尤其對老年人,防禦老年病甚好。
三、健康禮品,送禮佳品

含量

“紅皮土豆”經檢測:花青素含量為每百克3.15毫克,澱粉含量16%,每千克“紅皮土豆”中含粗澱粉100.7克、還原糖1.23克,每百克“紅玉土豆”中含蛋白質2.11克,脂肪0.1克,每百克“紅皮土豆”中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含量為:碳水化合物15.5克,維生素C18.7毫克。紅心土豆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及碘、硒、錳、鉀、鋅等微量元素,胺基酸、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來源

在世界“土豆之鄉”秘魯,土豆的種類多達3000餘種,彩色土豆已經成為其國寶級的特產。紅皮土豆薯形呈長橢圓形,芽眼較小。果皮呈粉紅色,光滑發亮,富有光澤。果皮為紅色,外觀好看,顏色誘惑力強,口感好,品質極佳。紅土豆非轉基因產品,也非航天育種,它原產於南美洲、秘魯岡底斯山脈,當地有許多彩色馬鈴薯品種,光彩炫目,紅土豆只是當地彩色馬鈴薯的一種!也是自然界賜予人類的美味佳肴!
原生態純手工農副產品不管是在生長環節,還是加工環節,都比一般大批量、來歷不明的農副產品成本高的多,我們能做的,就是不以次充好,不短斤少兩,把最真最好的農家貨呈現在大家面前,在這裡,真誠地請大家把我當朋友!

貯藏方法

土豆品種較多,按皮色可分為:白皮、紅皮、黃皮和紫皮四種類型,其中以紅皮種和黃皮種較耐貯藏。土豆適宜的貯藏溫度為3~5℃,相對濕度90—95%,4℃是大部分品種的最適貯藏溫度,此時塊莖不易發芽或發芽很少,也不易皺縮。另外,土豆收穫後有明顯的生理休眠期,為2~3個月。

高產栽培技術

對土壤的要求

馬鈴薯對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鬆,因為馬鈴薯根系耗氧量較其它作物大得多(塊莖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塊莖膨大要求土壤疏鬆通氣。馬鈴薯對土壤酸鹼性要求不嚴,PH5.0-8.0範圍均可,它的抗鹽鹼能力很弱。因此馬鈴薯應選擇地勢高燥、土壤疏鬆、土層深厚、易於排灌的沙質壤土。

對前茬的要求

馬鈴薯受病蟲危害嚴重,輪作是減輕以土壤為傳播媒界的病蟲雜草的有效措施。因此馬鈴薯選茬是生產上必須注意的重要環節,一般輪作周期三年以上,馬鈴薯與禾穀類作物的病蟲害及伴生雜草不相同,吸收養分也有差異,因此馬鈴薯一般選擇穀子、麥類、玉米等茬較好,其次為高梁、大豆茬,而胡麻、芥麥等茬口相對較差。必須注意馬鈴薯不宜與菸草、茄子、西紅柿等茄科作物輪作,因為這些作物吸收的養分種類大致與馬鈴薯相同,並相互傳染病蟲害。另外,馬鈴薯與甜菜、甘薯、胡蘿蔔等喜鉀作物不宜輪作,否則鉀素不足。

整地技術

馬鈴薯整地的最大要求是深耕,因此,前茬作物收穫後,立即深翻25-30厘米。馬鈴薯一般選擇麥類作物茬口,前作物收穫較早,爭取伏耕曬垡,接納秋雨,配合降雨多次耕翻耙磨,儘可能多地接納雨水,並使土壤耕層疏鬆,入冬前土壤表層乾燥時可以輕鎮壓。早春解凍時因凍融作用而表土疏鬆,土壤含水量高時易跑墒,應儘早覆膜保墒。土壤含水量低時,亦可輕鎮壓使表土平整,減少表層大孔隙,起保墒作用。前作收穫較晚的地塊,應搶時深翻,並立即耙耱收墒,早春鎮壓保墒。

施肥技術

馬鈴薯對氮、磷、鉀養分的吸收比例為2.5:1:4.5,以鉀素的吸收量最多。鉀素的供給主要依靠有機肥。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鉀素成分,重施有機肥特別是廄肥及堆肥,對鉀的補充作用大。另外,馬鈴薯栽培中有大量施用草木灰的傳統,用以補鉀。肥料施用方法上,深施較淺施好,秋施比春施好。有機肥一般要求全部秋施,磷肥也應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亦可在播種前與氮肥一起施在膜下土壤中。從馬鈴薯的吸肥規律看,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是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約占全生育期的50%,苗期和澱粉積累期各占25%,追肥宜早不宜遲,一般追肥時間為蕾期,早熟品種還要提前。地膜馬鈴薯的施肥量由土壤肥力、播種方法、品種特徵綜合確定。一般而言,畝產量2500公斤以上的高產地區,施有機肥料3000公斤以上,化肥純氮4-7公斤,純磷3-5公斤。低產地適當調低施肥量。山旱地有機肥應秋施,以便提早分解釋放速效養分。同時有機肥能釋放二氧化碳,以補充光合作用旺盛時期田間CO2含量。少施氮素為主,以防止地上莖葉徒長。在肥料種類上,有機肥以牛、羊、豬糞或稈秸堆肥為好,化肥以磷二銨,硝銨較為常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