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得發紫
  • 拼音:hóng de fā zǐ
  • 用法:作謂語、定語
  • 屬性:字詞
語源由來,含義,事例,

語源由來

古代九品官制下,按照官位從高到底分別著:紫袍、朱(紅)袍、青(藍)袍、綠袍。幾代為朝廷重臣的家族稱“滿門朱紫”,紅得發紫就是說:已經快離開“朱”這個層次了,快要升級到“紫”那一層級了。
黃色是皇帝的專用服色,其他人(除太監外)一概不能使用。各級官員服飾也不相同,不能亂穿。官職品級不同,衣服顏色也各異。這種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於北周,形成於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時,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職微。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其中就有遭貶後的官職低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可以經常出入朝廷。於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達的標誌,而達到紫色則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們常以“紅得發紫”來比喻那些官運亨通、仕途暢達的人。

含義

形容某人極受信任、重視,有如日中天之意,也表示古代極受皇帝寵愛的人。

事例

他在公司~。
嚴嵩現在在朝廷里已經~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