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壤特性與高效利用

紅壤特性與高效利用

本書以我國南方中部丘陵紅壤為核心,系統介紹了該地區土壤特性與綜合、高效利用技術、內容包括低產稻田的特性與改良利用技術;稻田綜合培肥技術包括有機肥、氮、磷、鉀化肥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技術;冬閒田利用模式與技術;雙季稻優質高產綜合栽培技術;紅壤旱地水分特性與季節性乾旱防禦技術,紅壤旱地養分特性與大量元素、中量元素鎂的合理施用技術;長期施肥紅壤質量演變規律與複合調理技術;紅壤地區特色經濟作物茶、果、黃花與牧草的高產栽培技術,紅壤丘陵區草畜綜合發展配套技術等。本書對提高紅壤特性的認識與綜合利用,促進紅壤地區農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可供從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學、果樹學、畜牧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專業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大院校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紅壤特性與高效利用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ISBN:7801678451
  • 作者:徐明崗石林 李菊梅
  •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我國南方中部丘陵紅壤為核心,系統介紹了該地區土壤特性與綜合、高效利用技術、內容包括低產稻田的特性與改良利用技術;稻田綜合培肥技術包括有機肥、氮、磷、鉀化肥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技術;冬閒田利用模式與技術;雙季稻優質高產綜合栽培技術;紅壤旱地水分特性與季節性乾旱防禦技術,紅壤旱地養分特性與大量元素、中量元素鎂的合理施用技術;長期施肥紅壤質量演變規律與複合調理技術;紅壤地區特色經濟作物茶、果、黃花與牧草的高產栽培技術,紅壤丘陵區草畜綜合發展配套技術等。本書對提高紅壤特性的認識與綜合利用,促進紅壤地區農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可供從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學、果樹學、畜牧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專業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大院校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南方低產稻田特性與改良利用技術
第一節 潛育型稻田的形成與低產原因
第二節 冬乾鴨屎泥(潛育型)水稻“坐秋”的原因及改良技術
第三節 紫色泥田(潛育型)水稻僵苗及防治技術
第四節 深泥腳田(潛育型)水稻低產原因與起壟栽培增產技術
第二章 紅壤丘陵區稻田培肥技術
第一節 長期施用有機肥對稻田的培肥與增產作用
第二節 不同輪作方式對稻田的培肥作用
第三節 綠肥對稻田的培肥作用及高產栽培技術
第三章 紅壤丘陵區稻田磷鉀養分狀況與磷鉀肥的合理施用技術
第一節 紅壤丘陵區稻田磷素特性與磷肥施用技術
第二節 主要水稻土磷的吸附特徵與磷肥施用技術
第三節 稻田鉀肥效果與施用技術
第四節 雙季稻綠肥輪作制稻田鉀肥效應及土壤鉀素變化
第四章 紅壤丘陵區稻田肥料氮的轉化與環境保護型氮肥施用技術
第一節 不同控釋氮肥在稻田的轉化動態
第二節 控釋肥的氮素釋放速率及其對水稻生長發育的作用
第三節 不同控釋肥的水稻產量與環境效應
第四節 有機無機肥配合的肥料氮轉化與合理施用技術
第五節 稻田區域氮素養分的動態與平衡
第六節 稻田土壤供氮能力與氮肥施用技術
第五章 紅壤地區冬閒田利用技術
第一節 冬季作物油菜的高產種植技術
第二節 冬閒田亞麻引種與栽培技術
第三節 冬閒田席草種植技術
第四節 冬閒田冬季飼草種植技術
第六章 紅壤地區雙季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第一節 篩選高產優質兩系雜交稻品種
第二節 早稻旱育稀播培育多櫱壯秧
第三節 雜交稻的營養特性與合理施肥
第四節 雙季稻套種高產栽培技術
第五節 粳稻品種的引進與農藝性狀表現
第七章 紅壤旱地土壤水分特徵與季節性乾旱防禦技術
第一節 紅壤持水特徵及周年水分動態
第二節 紅壤地區主要土壤水分特徵
第三節 紅壤丘陵區季節性乾旱及防禦技術
第八章 紅壤地區土壤鎂肥施用技術
第一節 紅壤地區主要類型土壤鎂素形態及含量
第二節 紅壤地區主要土壤對外源鎂的固定與釋放
第三節 鎂對作物生長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 土壤施用鉀鎂肥對植株吸收養分的影響
第五節 主要作物施鎂的產量與品質效應
第六節 鎂肥有效的施用條件
第九章 紅壤旱地特性與作物高產技術
第一節 紅壤旱糧作物抗旱種植技術
第二節 紅壤丘陵茶園高產及抗乾旱栽培技術
第三節 紅壤低產柑桔園的改良與高產栽培技術
第四節 紅壤丘陵區適宜落葉果樹及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第五節 紅壤旱地黃花菜需肥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
第十章 長期施肥紅壤質量演變規律與複合調理技術
第一節 長期施肥紅壤有機質的演變規律
第二節 長期施肥紅壤氮素轉化與演變規律
第三節 長期施肥紅壤磷素轉化與演變規律
第四節 長期施肥紅壤鉀素演變規律
第五節 長期施肥紅壤微理元素、pH值、交換性鈣鎂的變化
第六節 長期施肥紅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化
第七節 長期施肥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的變化
第八節 長期施肥紅壤退化及修復
第九節 紅壤複合調理技術
第十一章 紅壤丘陵區牧草栽培與綜合利用技術
第一節 紅壤丘陵區適宜牧草品種的篩選與評價
第二節 當家牧草的季節性產量和品質變化
第三節 紅壤丘陵區牧草高產栽培技術
第四節 牧草的品種搭配與加工利用技術
第五節 紅壤丘陵區草山草坡改良技術
第六節 種植牧草的生態環境效應
第十二章 紅壤丘陵區草畜綜合發展配套技術
第一節 紅壤丘陵區草食動物飼草資源現狀與分析
第二節 草食動物(肉牛)高效飼養技術
第三節 飼草周年供應模式
第四節 草食動物發展潛力預測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