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井舊址

紅井舊址

位於江西省瑞金市,直徑85厘米、深約5米,1933年,為了解決當地民眾的飲水問題,由毛澤東同志帶領挖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井舊址
  • 地理位置:江西省瑞金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挖井軼事,發展歷史,今日現狀,相關資料,地圖信息,

挖井軼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每一個新中國的小學生都會讀到這篇課文,課文里沙洲壩的紅井就成了老少皆知的一處旅遊勝跡。“沙洲壩,沙洲壩,無水洗手帕,三天無雨地開岔,天一下雨土搬家。”乾旱得連飲水都困難的沙洲壩,被風水先生說成是條旱龍,不能打井,如果打壞了龍脈,十鄰八鄉都要遭殃。旱災加上迷信的人禍,使沙洲壩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1933年初,毛澤東和臨時中央政府機關遷到這裡後,深入調查,體察民情,寫下光輝文獻《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並於9月的一天和警衛員一起親自找水源、挖水井。他對民眾說:“我知道你們迷信風水,怕得罪旱龍爺壞了屋場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龍爺怪罪下來,讓它來找我好了。”在他的帶領下,一口直徑85厘米、深約5米的水井挖成了。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紅井。小小一口井,貯滿清泉,也貯滿共產黨一心為民的深情厚意。

發展歷史

紅軍長征後,國民黨反動派幾次把井填掉,民眾幾次把井挖開。幾填幾挖,反映了國民黨與民眾矛盾對立,反映了民眾與共產黨心心相印。1950年,沙洲壩人民整修了這口“紅井”,並立碑於井旁。至今,“紅井”仍然水清泉甘,來這裡的參觀者都會被邀請喝一口井水,品味紅軍與民眾的魚水情誼。

今日現狀

如今的沙洲壩紅井小組就位於“紅井”舊址旁,該小組依託“紅井”品牌,走“小產品”工業化之路,主要生產“紅井”牌冬粉、“紅井”牌礦泉水、瑞金革命舊址微縮工藝品等,年銷售收入達375萬元,小組依託紅色旅遊人均年純收入達2100多元。

相關資料

火炬路線
5月14日7:30在葉坪紅軍廣場舉行起跑儀式,火炬在葉坪紅軍廣場點燃起跑,途經紅井舊址、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等地。
5月14日11:30在中央根據地歷史博物館結束傳遞,並在博物館舉行慶典儀式。
5月14日13:00火炬團隊出發前往井岡山。

地圖信息

地址: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