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

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

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英文: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簡稱“JFK”或“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出生於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美國第35任總統。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身亡,11月25日,甘迺迪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國家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
  • 外文名:John Fitzgerald Kennedy
  • 別名:傑克(暱稱)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
  • 出生日期:1917年5月29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1月22日 
  • 職業:政治家,總統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軍旅生涯,從政經歷,遇刺身亡,為政舉措,經濟方面,外交方面,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7年5月29日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其父母共育有子女9人,4子5女,甘迺迪是次子。

軍旅生涯

1940年秋季,甘迺迪成為第一批被選定加入美國陸軍的青年。由於他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學習1940-1941年的課程,因此他要到學年結束的時候才會被徵召。
1941年春季,因為背部、結腸和腹部的疾病問題,甘迺迪在體檢時未能被陸軍、海軍的軍官預備役學校錄取。
1941年10月,在美國海軍情報室的上校柯爾克的幫助下,甘迺迪於以海軍少尉的身份到海軍情報室外國情報處工作,成為一名情報資料傳遞人員,他的工作是核對並總結來自國外情報站的報告,用於海軍情報室的資料彙編;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甘迺迪所在的部門開始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甘迺迪的班次是夜班。

從政經歷

1947年1月,甘迺迪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上任。
1948年及1950年,甘迺迪再次當選眾議員。
1961年,甘迺迪簽署總統令,重新授予艾森豪五星上將軍銜,艾森豪曾為了競選總統放棄了五星上將的軍銜。

遇刺身亡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在夫人傑奎琳和德克薩斯州州長約翰·康納利陪同下,乘坐敞蓬轎車駛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遭到槍擊。當天下午甘迺迪逝世;11月25日,甘迺迪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國家公墓。

為政舉措

經濟方面

甘迺迪在其任期內廢止了一些苛刻的財政方針,放鬆了貨幣政策以保持低利率,從而鼓勵經濟成長。這個舉措之後被當做20世紀70年代經濟問題的組成部分而受到批評,因為政府龐大的開銷助長了通貨膨脹。在1962年,甘迺迪提出了總額為1000億美圓的年度財政預算,在1961年,甘迺迪任期內的第一個年度預算導致產生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非戰爭、非經濟衰退引起的財政赤字。1962年3月19日,甘迺迪宣布美國—日本經濟合作援助沖繩。

外交方面

古巴飛彈危機始於1962年10月14日,美軍U-2間諜偵查機拍到了正在古巴建設中的蘇聯制中程飛彈發射井的照片。這張照片在1962年10月16日被提交給甘迺迪。照片預示美國很快就會被陷於嚴峻的核彈威脅中,甘迺迪也因此陷於進退兩難:如果美國攻擊這個飛彈發射井,可能會直接導致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核戰爭;但是如果美國不採取任何行動,則要一直忍受近距離的核彈威脅。由於距離太過接近,如果對方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發射核彈,美國很可能會在未還擊之前就被擊垮。另一個方面的考慮則是,美國會在它所在的西半球內成為弱者。
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
許多軍事專家和內閣成員希望對核彈發射井進行空襲,但甘迺迪則派遣海軍監視所有抵達古巴的船隻並做好封港準備。他開始與蘇聯談判並要求蘇方撤回一切在古巴的防禦武器及器械。如果不這么做的話,蘇聯和古巴人民則要面臨封港。
一周后,他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赫魯雪夫達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一個長期的協定。赫魯雪夫同意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出飛彈,只要美國保證永遠不會攻擊古巴並且悄悄的移除美國在土耳其境內的飛彈發射井。在這次把整個世界向核戰爭拉近的危機是前所未有的,但所幸被兩個領袖的人性所阻擋下來。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甘迺迪的父親老約瑟夫·派屈克·甘迺迪是一位商人,對參與地方政治有著強烈的興趣。他與甘迺迪的母親羅斯共生有4男5女,甘迺迪為次子。其中當空軍飛行員的老大29歲時飛機失事不幸殉職,其餘的三個兒子都步入政壇。
甘迺迪家族甘迺迪家族
  • 感情生活
甘迺迪的妻子為傑奎琳·甘迺迪,兩人婚後育有一子名為小約翰·菲茨傑爾德·甘迺迪。在甘迺迪遇刺後,傑奎琳離開了美國,嫁給了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奧納西斯。
  • 身體狀況
甘迺迪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得了嚴重的阿迪森病,即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甘迺迪只能長期依賴大量抗生素和止痛劑等藥物來減緩疼痛。長期用藥也給他帶來了後遺症,讓他患上了心理疾病。

人物評價

甘迺迪的總統就職演說布局合理、邏輯分明,堪稱經典。在甘迺迪的全篇演說中 , 沒有直接分析國際形勢 , 更沒有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或具體事例,一切都委婉、模糊。甘迺迪巧妙地使用語言,達到了闡明政治立場、鼓動民眾的目的,他使簡短的語言單位發揮出驚人的說服力量。(期刊《教育現代化》評)

人物紀念

1979年10月20日,約翰·甘迺迪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行落成典禮,約翰·甘迺迪圖書館和博物館是用全球三千六百萬人的私人捐款建造而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