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製造:標準時間管理

精益製造:標準時間管理

本書是由日本製造業研究大師田村孝文所著,作者指出,以“標準時間”為名的新刊書籍多如牛毛。當出版社詢問筆者是否可以寫一本入門書時,說實話當時筆者還有點猶豫。

基本介紹

  • 書名:精益製造:標準時間管理
  • 作者:田村孝文
  • 譯者:李斌瑛
  • ISBN:978-7-5060-4286-4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簡要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精益製造:標準時間管理
作 者:【日】田村孝文
譯 者:李斌瑛
責任編輯:姬 利 都 彬
出 版:東方出版社
發 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66號
郵政編碼:100706
印 刷:北京中新偉業印刷
版 次:2011年9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9月第1次印刷
開 本: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 張:8.625
字 數:152千字
書 號:ISBN 978-7-5060-4286-4
定 價:32.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日本製造業研究大師田村孝文所著,作者指出,以“標準時間”為名的新刊書籍多如牛毛。當出版社詢問筆者是否可以寫一本入門書時,說實話當時筆者還有點猶豫。雖然筆者也想趁此機會完成一些整理工作,但心裡隱隱地有些擔心,因為筆者擅長的是製造業中標準時間的專業管理,然而將其整理成書是否會有市場則心存忐忑。 暫且不談這些杞人憂天的事情,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下標準時間的必要性,我們會發現最近標準時間在製造業以外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套用,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餐館、超市、銀行等服務業機
構。其中有一部分機構與製造業一樣,需要為了制訂人員計畫和設備計畫而設定標準時間,還有一些政府機關也開始使用標準時間來重新審視人員配置標準以及計畫標準。此外,醫院等機構也逐漸開始採取人員配置計畫,筆者就曾經參加過X光技師的標準時間設定項目。 隨著產業界對標準時間需求的日益增長,或許人們對與之相關的入門書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吧。
本書的結構大體分為:
1. 標準時間的結構;
2. 設定、達到標準時間的方法;
3. 縮短所設定的標準時間的方法;
4. 標準時間的實際套用方法。

作者介紹

田村孝文(Tamura Takafumi)
株式會社日本能率協會諮詢 高級顧問
1967年畢業於廣島大學工學院機械工學系。1973年成為日本能率協會的一名顧問,之後針對以日本企業為首,包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企業在內進行了生產率、質量提升、生產管理、改善等方面的諮詢。其間作為作業測定推進小組的一員,參與了設計工序、設定標準時間的計算機系統(CAPLE)及標準時間系統MOST的引進、普及工作。之後作為日本能率協會的顧問,在美國駐留了約8年時間。

簡要目錄

前言
第1章 如何使用標準時間
1-1 標準時間的相關業務
1-2 IE與標準時間的歷史
(1)IE的定義
(2)IE的歷史
(3)標準時間領域的計算機化
1-3 生產率與標準時間
1-4 生產率的三大因素
(1)製造方法(Method)
(2)績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標準時間的構成
2-1 標準時間的定義
2-2 “正常速度”是怎樣的速度
2-3 “寬放”的概念
2-4 標準時間由哪些因素構成
2-5 標準時間的作用
2-6 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1)標準時間本身的必要條件
(2)設定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3)使用、維護管理標準時間的必要條件
第3章 標準時間的設定方法
3-1 標準時間設定方法的類型
(1)經驗上的估測
(2)觀察、測定實際作業
(3)利用標準時間的資料
3-2 標準時間的設定步驟
3-3 時間研究
3-4 評價
3-5 工作採樣
3-6 各種PTS法
3-7 PTS法的優點與界限
(1)使用PTS法設定標準時間時的優點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運M(表I、表II)
(2)旋轉 T、加壓 AP(表III)
(3)抓取 G (表IV)
(4)對準 P (表V)
(5)放手RL (表VI)
(6)拆卸D(表VII)
(7)移動視線和對準焦點(表VIII)
(8)全身動作(表IX)
(9)同時動作(表X)
3-9 MOST
(1)普通移動順序
(2)受控移動順序
(3)使用工具順序
3-10 標準時間數據
3-11 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
(1)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的歷史
(2)使用計算機設定標準時間系統的優點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縮短標準時間的五個步驟
4-1 縮短標準時間的步驟
4-2 為現在的作業方法建模
4-3 新作業方法的基本設計
4-4 新作業方法的詳細設計
(1)作業要素的分配
(2)瓶頸工序的討論
(3)詳細設計方案的評價及選擇
4-5 總結新作業方法
4-6 新作業方法的實施及跟蹤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業分析、動作分析
5-4 人機圖
5-5 作業時間圖
5-6 改善構想的形成方法
(1)頭腦風暴
(2)改善的四項原則:ECRS
(3)5W1H
(4)追求目標的原則
第6章 為了達成標準時間的績效管理
6-1 績效管理的效果
6-2 績效管理系統
6-3 根據績效管理系統進行科學的管理
(1)公平、準確地評價
(2)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責任在於作業人員的績效損失
6-5 降低作業績效損失的方法與步驟
6-6 績效管理中監督人員的職責
6-7 第一線監督人員的理想狀態
第7章 通過標準時間維持、提高生產率的方法
7-1 項目編組
7-2 重新評價、改善標準方法
7-3 重新評價、修改標準時間
7-4 根據標準時間管理、提高績效
7-5 高績效安定期的活動
(1)高水準安定期的活動
(2)提高預測、計畫的精確度
(3)交貨期、產量、質量、成本與績效的關係
第8章 各部門如何有效利用標準時間
8-1 製造部門
8-2 生產管理部門
8-3 成本估計、成本計算部門
8-4 設計部門
8-5 設備管理部門
8-6 生產技術部門
8-7 質量管理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