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美國密西根州城市)

米蘭(美國密西根州城市)

米蘭(Milan)是一座位於美國密西根州東南部的小城市,市區橫跨瓦許藤諾(Washtenaw)和門羅(Monroe)兩個郡,是底特律的衛星城之一。城市市區面積為8.81平方千米,2010年市區人口為583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蘭
  • 外文名:Milan
  • 市區海拔:214米
  • 市區面積:8.81平方千米
  • 市區人口:5836人(2010年)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0人
  • 郵編:48160
  • 時區:西五區
  • 市長:Michael Armitage
  • 建市時間:1967年
歷史,城市介紹,人口結構,地理,米蘭彎曲樹,

歷史

米蘭所在地最初形成人類定居點是在1831年,那是一個由約翰·馬爾文(John Marvin)、貝瑟爾·海克( Bethuel Hack)和哈爾蒙·艾倫( Harmon Allen)等三位農夫共同創建的驛站,只有一間郵局和幾間房屋,周圍都是農田。該地最初的名字就叫做法莫爾(Farmer),意思就是農夫。
驛站由海克管理,是底特律往美國中西部其它地區送信的重要中轉站。隨後,藥劑師亨利·杜蘭(Henry Tolan)接替了海克,成了這裡的站長,並用自己的名字將這裡的地名改為杜蘭維爾(Tolanville)。第三任站長是附近一家麵粉廠的廠長戴維·伍達德(David Woodard),他上任後又將地名改為了伍達德廠(Woodard's Mill)。雖然名字不斷變更,但是在驛站附近定居的人卻越來越多,其中,以法國的後裔居多。驛站已經發展為一個不小的居民點。
由於地名的頻繁變動經常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這個驛站很快就引起了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郵政局總部的注意。為了避免信件寄送途中出錯引發混亂,郵政局總部勒令這個驛站儘快定下一個永久的名字。到當地定居的法國人後裔多數是以種植葡萄釀酒為業的,因此他們提議用一個義大利的地名來為這個驛站命名,因為義大利的葡萄酒聞名天下。最後,居住在驛站附近的人一致認可,借用義大利北部的城市米蘭作為新的地名。
1836年,米蘭所在的密西根領地正式加入美國,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劃分郡級區劃時,米蘭被一分為二,北邊歸入瓦許藤諾郡,南邊歸入門羅郡。1885年,由於人口過千,米蘭從驛站被升級為村鎮。1967年,米蘭又從村鎮升級為城市。

城市介紹

人口結構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0年的統計,米蘭市區共有5836人,分別歸在1532個家庭中,其中在門羅郡一側有1601人。算上郊區,米蘭總人口為13785人。市區一共有2487個住宅院落,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78人。從種族結構來看,米蘭的居民中,白人占92.3%,黑人占2.8%,印第安人占0.5%,亞洲人占0.9%,其餘種族占1%,混血占2.6%。有拉丁人血統的居民占4.6%。從年齡結構來看,18歲以下的兒童占28%,18歲到24歲的青年占8.5%,25歲到44歲的人口占31%,45歲到65歲的中年人占22.9%,65歲以上的老人占9.7%。

地理

米蘭的城市總面積為8.8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8.6平方千米,水域面積0.21平方千米。市區最大的河流是萊辛河(River Raisin,即“葡萄河”)及其支流賽琳河(Saline River)。主要湖泊為福特湖(Lake Ford)和貝爾維爾湖(Belleville Lake)。美國第23號州際公路南北向穿越市區,北距密西根大學所在的大學城安娜堡26千米,南距俄亥俄州的重要港口托萊多60千米。巨觀空間上,是工業重鎮底特律大市區外圍的一個較遠的衛星城。在較小的範圍內,米蘭和賽琳(Saline)、曼徹斯特(Manchester)、德克斯特(Dexter)、平克尼(Pinckney)、切爾西(Chelsea)和南里昂(South Lyon)等小城鎮一起組成了安娜堡·伊普斯蘭提雙城的衛星城群。米蘭的一月平均氣溫為22華氏度、六月平均氣溫為71華氏度。米蘭的現任市長為Michael Armitage。

米蘭彎曲樹

米蘭以一棵曾經樹幹極度扭曲的樹而聞名。據記載,這棵樹在歐洲人後裔在米蘭附近定居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棵樹的彎曲樹幹是印第安人掰出來的,為的是幫助在缺少路標的平原地區辨別方向。然而,米蘭這棵樹的扭曲程度比大多數別的彎曲樹都大。23號州際公路建成後,這棵樹的健康受到了影響,最終於1960年死去。它的形狀被納入了米蘭地區歷史協會的標誌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