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東區廣播局

米東區廣播局

米東區廣播電視局屬正科級建制,實行局台合一的管理體制,下屬有米東人民廣播電台、米東電視台和米東有線電視台,內設辦公室、總編室、對外部、新聞部、專題部、廣告部、技術部、社管部、財務部、數位電視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東區廣播局
  • 外文名:Meters east broadcasting
  • 地點:米東區
  • 幹部職工:79人
概括,自辦節目及優秀作品,我們的努力,

概括

全局現有幹部職工79人,有漢、回、維、哈、滿、畲、俄等7個民族。從事新聞宣傳的工作人員共27人,其中本科學歷15人,大專學歷11人,技工學歷1人。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2人。
目前,米東區建成了以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台為中心,以廣播調頻、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大喇叭、定頻音箱、村村通工程等傳輸手段相結合的城鄉廣播電視網路,加上正在發展中的城鄉數位電視工程,廣播電視網路形成了傳輸立體、覆蓋面廣、信號清晰、保障完善的良好局面。

自辦節目及優秀作品

米東人民廣播電台頻率為99.0MHz,對外稱990新聞音樂廣播,每天7:30分開播,次日凌晨2點結束,全天播音18.5小時。有《摯愛唱片》、《老歌坊》、《交通三人行》、《百姓熱線》、《娛樂傳奇》、《交通三人行》、《我聽你說》等品牌欄目。2007年開始與米東區糾風辦合作,在《百姓熱線》欄目的基礎上開辦了《行風熱線》欄目,每周一至周四接聽民眾來電,周五邀請部門領導直播解答,解答民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努力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切實做到事事有回答,件件有著落,不斷加大輿論監督力度,促進部門轉變工作作風。《行風熱線》欄目開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深受民眾的歡迎,已逐步成為密切幹群關係的“連心橋”,解決社會矛盾的“減壓閥”,加強行風建設的“監督崗”,提升黨和政府形象的“展示台”。
米東電視台采、編、播設備實現了數位化,機房採用硬碟播出系統。自辦欄目有《米東新聞》、《鄉村季風》、《走進米東》、《天氣預報》、《生活進行時》、《社會故事》、《紀實60分》、《藝苑風景線》、《紀錄片之窗》、《祝您健康》、《探索發現》、《快樂365》、《法律鄉村》、《大眾文化》、《音樂風雲榜》、《前沿講座》等欄目。《米東新聞》為每周一至周六當日播出,周日播出一周要聞回顧。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廣電局的外宣和創優工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電台、電視台記者采寫採制的新聞稿件除本台使用外,每年都有1000多條(篇)稿件被區、州和國家級新聞單位採用,外宣成績在全疆縣(市)級媒體中名列前茅。2001年以來,在市(州)、自治區年度優秀廣播電視節目評比中,米東區廣電局先後就有150多件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獲獎總數、獲一等獎總數和獲獎率在昌吉州連續多年名列第一。2008年自治區優秀廣播電視節目評選中,共有14件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件、 二等獎5件、三等獎8件,獲獎數量和獲獎檔次創歷史新高。此外,在2008年烏魯木齊市首屆“環保杯”好新聞評比中有2件作品分獲二、三等獎。多年來,米東區廣電局製作的新聞作品有一大批精品佳作,如《水中情》、《重歸故里》、《小蟲蟲闖進大市場》、《女犬王》、《鄰里效應》、《走過春秋》、《椒蒿情》、《新疆花兒紅》、《向污染企業說“不”》等,在同行中引起關注,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反響,不少作品被專家教授作為新聞培訓班的觀摩教材。中央電視台播出過的專題片《吉開依的夏天》、《遠山的呼喚》、《大山裡的教書人家》等,把新疆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人文景觀向全國進行了推介,對在全國宣傳本地、擴大知名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的努力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於1997年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市),廣電局1999年創建為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檔案管理一級單位。2008年廣電局通過了自治區AAA級誠信單位復驗、先後被評為烏魯木齊市“萬名幹部下社區”工作先進單位、烏魯木齊市“萬名幹部下社區”工作先進經驗交流單位、烏魯木齊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烏魯木齊市安全播出、技術管理先進集體、米東區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米東區糾風工作先進單位、米東區人口與計畫生育兼職單位目標考核先進集體、米東區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米東區平安建設模範單位等。局黨支部被評為米區機關工委先進黨支部、米東電視台被評為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台(站),有5名職工被評為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個人、6名記者被評為米東區優秀記者。
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團結一致,銳意進取,搶抓機遇,紮實工作,認真學習上級媒體和其他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從中汲取營養,更好的開展工作,為促進米東區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