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迎曦門

竹塹城迎曦門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竹塹城(新竹古名)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曾經是北台灣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當時的同知徐治民在竹塹地區環種刺竹,而東為迎曦門(東城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歌熏門、北為拱辰門等四座城門;因日據後因實施都市街道計畫,並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至今唯一還留存的東城_迎曦門已被列為二級古蹟,周長約為2700公尺,半圓栱型的門洞為泉州白石所砌成,重檐歇山式的城樓與壕溝一起守護著竹塹城;公元1999年迎曦門(東城門)廣場在文建會以歷史空間美化案補助經費下完成改造為市民廣場,並將迎曦門(東城門)命名為新竹之心,是新竹市人的精神堡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竹塹城迎曦門
  • 地理位置:新竹市東區
  • 周長:約2700公尺
  • 改造時間:1999年
吊橋長約8.3公尺、寬1.6公尺,民眾可在信義路兩旁對應的橋頭看見。
新竹風華-竹塹城
新竹昔日是平埔族『竹塹社番』的聚落之地因此舊稱『竹塹』,從公元1683年台灣正式併入清朝版圖,新竹皆歸諸羅縣管轄,漢人便開始來到竹塹開墾拓荒,漸漸形成客家移民聚落,竹塹城建於1733年至1875年竹塹改稱新竹,如今已擁有100多年的歷史,東為迎曦門(東城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歌熏門、北為拱辰門等四座城門和護城河堅守著往日竹塹城的安危。
迎曦門(東城門)廣場
由於迎曦門(東城門)位於圓環內圍,政府為了讓民眾更接近迎曦門,因此規劃了迎曦門(東城門)廣場,長型的迎曦門(東門城)廣場利用階梯引導民眾並連通護城河兩側步道與都市街廓,玻璃地坪下鑲嵌霓虹燈管讓夜晚的迎曦門(東城門)廣場更加迷人,而橢圓形的環城步道供民眾散步,串連著迎曦門(東城門)廣場與護城河人行地下道,讓您從不同角度欣賞迎曦門(東城門)。
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
民眾若想一游新竹的歷史人文古蹟,可沿著與迎曦門(東城門)廣場串聯的地下道到達護城河沿岸,護城河的範圍從林森路至中央路總長約600公尺,新竹市政府近年來還規劃了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草皮與流水讓市民更能體會親水的樂趣,加上沿岸的花草樹木、植栽以及兩處小型的階梯劇場提供民眾戶外表演,讓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成為新竹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在觀光價值與歷史人文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