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頭豆腐

窯頭豆腐

在贛江流域就流傳著關於萬安飲食文化的名諺:“窯頭豆腐百嘉酒”。在今日,窯頭豆腐也是與萬安魚頭齊名的名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頭豆腐
  • 地點:贛江流域
  • 名諺:窯頭豆腐百嘉酒
  • 性質:名菜。
窯頭豆腐介紹,窯頭豆腐由來,製作工藝,

窯頭豆腐介紹

在贛江流域就流傳著關於萬安飲食文化的名諺:“窯頭豆腐百嘉酒”。在今日,窯頭豆腐也是與萬安魚頭齊名的名菜。凡是吃過窯頭豆腐的人,都對其讚不絕口。它以潔白、嫩滑、柔韌、可口傳世。尤其切成細絲而不斷,摔在地下而不爛成稀泥狀而傳為佳話。用它再加工成油豆腐、煎豆腐等等、味質亦佳。

窯頭豆腐由來

豆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相傳是西漢開基皇帝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在看他手下的方士煉丹時無意發現的。李時針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相關介紹。在唐代,豆腐的製作技法傳到川北劍門關後,武則天的家鄉,四川廣元人在進見武則天時帶進了皇宮。
唐朝末年,有陳霖者,字時雨,河南人,科考中士,登進士第,得享御宴之幸。御膳上了很多,而陳霖唯獨鐘情豆腐。那日,御宴上光豆腐就上了三道菜。其中,有一道是豆腐絲,起先,陳霖還以為是那裡的冬粉,吃起來才發現是豆腐做的。這讓陳霖開了眼界:豆腐中有不少水分,怎么還能開成扯不斷的豆腐絲?這豆腐肯定不是一般的豆腐了。陳霖光想著這豆腐好奇,連皇上說東道西些什麼也忘記聽了。於是陳霖便四處打聽,終於在御善房學的廚頭那裡學到了豆腐的製作技法。後唐時期,陳霖被重用,官至廬陵(今吉安市)郡守,然不久便閒居家中。於是,陳霖便琢磨起豆腐的製作技法來,將善房學廚頭的豆腐製作技法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據窯頭鎮夏坪族譜記載:陳霖第八世孫陳彥富於南宋寶慶丙戌(公元1226)年從五雲頭獅遷居夏坪開基。經過近八百年的世代相傳,不斷創新,便有了今日的窯頭豆腐。

製作工藝

窯頭豆腐的製作工藝是有很大講究的。選豆要精,入磨去皮和浸泡;水質要好,以硬度適中的地下水為宜,這是窯頭豆腐的製作工藝的前提。同時,煮豆和點滷的也是製作工藝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