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店鎮(陝西鹹陽市渭城區窯店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窯店鎮位於鹹陽市區東郊,距城區中心13公里,西臨省級渭城區東郊民營工業園區,北依蟒塬,與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接壤,南臨渭水,與西安市隔河相望,東與西銅高速公路相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店鎮
  • 外文名:Yao Dian District
鄉鎮簡介,地理位置,集鎮建設,經濟發展,

鄉鎮簡介

窯店原屬秦鹹陽宮故地,秦時曾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在這片古老而神奇
窯店鎮窯店鎮
的大地上,曾經上演了商鞅變法、荊軻刺秦、焚書坑儒、統一六國等重大歷史事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秦宮遺址博物館和五陵塬旅遊路的建成,加速了文物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裡陵冢林立,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文物旅遊優勢。
幾度風雨,幾度滄桑,如今窯店再度輝煌。1996年撤鄉設鎮,總面積4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8萬畝,鎮轄10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87個村民小組,4800戶,總人口24269人。截止2005年底,全鎮農業總產值612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81億元,財政收入41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35元。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窯店人民乘西部大開發之機,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迎接開發、振興經濟的偉大實踐中。鎮黨政班子把民眾的情緒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民眾的滿意作為工作的第一追求,把民眾利益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忠實實踐“三個代表”,全鎮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工作為主線,三個文明一起抓的發展大格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加大力度、夯實基礎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政府服務職能作用。

地理位置

鹹紅公路,五陵塬文物旅遊路、河堤公路、鹹銅鐵路、312國道、機場專線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是一個土地肥沃、設施優越、物華天寶、地傑人靈的好地方。

集鎮建設

全鎮從1997年起就把村級道路整修、村鎮規劃和農網改造、廣電通訊以及教育教學設施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先後修通了全鎮各村的村級道路,並全面實現了沙石化,部分實現了水泥化。村級莊基劃撥嚴格按照規劃,統一划撥、統一綠化,使村鎮建設達到了整齊化。積極鼓勵並
窯店鎮窯店鎮
大力扶持農網改造,全鎮10個村已完成改造任務。四縱(河堤公路、鹹銅鐵路、鹹紅公路、五陵塬文物旅遊公路)、兩橫(13號公路、機場專線高速路)的公路、鐵路線使全鎮交通十分便利,為政治、經濟、文化等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線電視已全面進村入戶,正在進行積極實施中。
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實現了校校樓房化,語音、微機、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已在全鎮中、國小普及,中學、中心國小教學儀器設備均已達到省頒Ⅰ類標準,其它國小均達到Ⅱ類標準,鎮中學的升學率從1997年的25%已上升到2005年的100%。在文化事業的發展方面,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各村都已建立了村級文化學校,極大的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按照“穩糧、增菜、優果、擴畜”的思路,狠抓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產業化進程,遵循“科技創新,產業經營,形成特點,擴大規模”的原則,強化措施,科學引導,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2005年底,建成5個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專業村和存欄超過百頭的奶牛養殖場,新興的牲畜販運業也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形成了以倉張村、大寨村、鄧家村、毛王村和西毛村為主的奶牛養殖基地。在種植業方面,針對靠近城市,水利基礎設施優越和交通便利等優勢,因地制宜,做大果菜文章,已逐漸形成規模。葡萄和鮮桃等雜果種植在窯店已有歷史,目前,通過改良品種,更新換代,已初步形成了以毛王村、西毛村、長興村為中心的果品基地,形成以劉家溝、窯店、大寨為主的大棚基地,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最佳化升級。黑皮冬瓜、清水蓮菜、苗木花卉也已形成基地,全鎮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農業機械化程度列鹹陽各鄉鎮之最,總動力4.5萬匹馬力。
僅大型聯合收割機96台,每年跨區作業支援夏收,為農民創收超過300萬元。秸稈還田機、硬茬播種機、麥草打包機等新型農機具的套用,在窯店已蔚然成風。招商引資工作通過優
窯店鎮窯店鎮
化和改善投資環境,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堅持你發財,我發展和民營非公企業“五不限”的原則,讓權、讓名、讓利,積極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從鎮情出發,重點引進農畜產品加工項目,以項目為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前,格麗麵粉廠、伊香園食品廠、鳳林機械鑄造有限公司、鹹陽賽博陶瓷有限公司、鹹陽聚丙烯有限公司、陝西華悅潔淨煤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落戶該鎮,帶動了該鎮農業、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了農業增收、工業富鎮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