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鼻島(寧波市北侖區近海島嶼)

穿鼻島(寧波市北侖區近海島嶼)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島面積2.238平方公里,實際可利用土地為1.367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57公里,其中深水岸線1.6公里,主要集中於北部及東北部,離岸100米水深可達20米以上。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地理坐標,自然景觀,穿鼻山,穿鼻洞,

基本信息

穿鼻島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以北近海中,總面積2.238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大榭街道,設門登村和門下村兩個村。
穿鼻島是大榭開發區除本島外最大的島嶼,位於大榭島東側500米,其東側為涼帽山島,南側為外神馬島,北面水域寬闊,為進出北侖港區和大榭港區的主航道。

地理坐標

北緯29°54’36”,東經122°00’30”。

自然景觀

穿鼻山

穿鼻島上最高峰穿鼻山,海拔179.59米,系火山凝灰岩構成。因島西北有一岩石,形似象鼻深入大海,中貫一洞,稱穿鼻洞,島因洞得名。因穿鼻洞其形如橋,又稱仙人橋,是大榭區域一處獨特的海島自然景觀,因交通不便,在島外鮮為人知。

穿鼻洞

是穿鼻島北端的一個山嘴,下端瀕臨橫港,上端連線主峰。欲觀此奇洞需從大榭本島堍頭渡上小渡輪,約15分鐘後,船靠穿鼻渡口,人上岸後,順西北方向走一段平坦的機耕路後,如遇漲潮就得貼著岩壁沿著海邊的陡坡前行,形貌各異的嶙峋礁石密布海岸線,海流湍急,海浪有節奏地拍岸捲起簇簇浪花。不時還需低頭彎腰穿越樹叢撥開比人高的雜草荊棘。大約走20分鐘後,便可見到奇特的穿鼻洞。此處是穿鼻山從岸邊向海中延伸的一塊岩石,高約10米,中有一洞。洞高約6米,寬約5米,厚約3米。從遠處望去,恰似一座橋,又像一個象鼻洞。因為地處海邊,此橋不是人工所為,當地村民把它稱為“穿鼻洞”,也叫“仙人橋”。若遇退潮,一路行程就可輕鬆不少。走完機耕路那段,徑直走下裸露的海灘,繞過一些濕滑的礁石,便可到達穿鼻洞。
關於這個奇特的穿鼻洞迄今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聽的民間傳說呢。相傳此洞為仙人呂洞賓所開。一日他飄到金塘島旁的西堠門(海峽)上空,發現西堠門地處金塘島與冊子島中間,水道狹窄,南端緊連橫水洋,水深流急,門下又有暗礁,門內外漩渦大而且多。船過此門,一不小心就會被漩渦捲入海底,或觸上暗礁撞得粉碎。海灘上觸目皆是破碎的船板、船民的屍體。
呂洞賓於心不忍,當轉悠到大榭島旁時,發現其東南方有一小島,大小正好等同西堠門,便決定將此島移到西堠門,堵住急流。他用手杖在山嘴上戳了一下,使岩石坍塌,變成了一孔橋洞,然後找些農家丟棄的礱糠,坐在手杖化成的船上,慢慢搓繩,想用繩拴住橋洞用來拉山。到了四更天,小路上來了一位送娘子(接生婆),她舉著火把在海邊趕路,準備到金塘小李岙去接生。看到呂洞賓正在用礱糠搓繩,她說道:“礱糠搓繩繩是要斷的,你這真是白費功夫。”而仙家做事最忌說破說斷,當時只聽“啪”的一聲巨響,繩子崩斷,小山順水又返回原地,停在離大榭島東南800米的海域,此山後來就叫做穿鼻山了,而穿鼻洞就永遠留在了穿鼻山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