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

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

《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總結了穆青的新聞傳播經驗,學習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系統地研究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的內在規律,不僅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的繁榮發展,還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傳播理論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
  • 出版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中義 洪文軍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003882, 756500388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穆青的新聞傳播藝術》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中義,1937年4月出生於上海。1960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先後在新華社和多家報社任職,其中兩年在時任新華通訊社副社長穆青的直接領導下工作,現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50多年來,共發表新聞和小說、散文、詩歌、譯文3000餘篇,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62本。在穆青研究方面發表20多篇論文,出版兩本專著,是我國系統研究穆青起步最早、時間最長、成果最多的學者。曾獲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新聞教育鄒韜奮獎,被評為中國新聞教育傑出貢獻人物。
洪文軍,1973年出生於淮南,中國新聞學院新聞碩士,現為解放軍報社編輯。先後採訪穆青近20次,發表有《試論穆青國際通訊的美學特質》《穆青:永遠的農民情結》《評析穆青的戰地通訊》《勿忘穆青》等文章,出版兩本研究穆青的專著。

圖書目錄

前言
1 在開發傳播信息上做大文章
1.1 做新聞傳播的尖兵和喉舌
1.2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
1.3 新聞必須完全真實
1.4 “不懂政治就不懂新聞”
2 獨特的名記者之路
2.1 忠誠的獻身精神
2.2 深入採訪第一線
2.3 記錄歷史的步伐
2.4 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2.5 推動時代的前進和發展
3 凸顯“第一”的首傳效應
3.1 時效——第一時間
3.2 地點——第一現場
3.3 信息——獨一無二
3.4 渠道——高效暢通
3.5 方式——獨特引人
3.6 受傳——眾多讀者
4 典型報導的蝴蝶效應
4.1 典型報導的策劃
4.2 典型報導的採訪
4.3 典型報導的寫作
4.4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5 典型報導的拓展
5 議程設定的導向效應
5.1 在歷史責任中研判輿情
5.2 在輿論引導中設定議題
5.3 在公共領域中集中民意
5.4 在框架選擇中詮釋基模
5.5 在探究局部時大局在懷
6 意見環境的螺旋效應
6.1 把一種意見確立為主要意見
6.2 沉默中增勢
6.3 避免正確意見的孤立
6.4 努力營造正確的意見環境
7 新聞採訪的現場效應
7.1 現場是人際傳播的載體
7.2 訪問是人際傳播的橋樑
7.3 調研是人際傳播的深化
8 訊息寫作的敘事效應
8.1 最基本的是用事實說話
8.2 善於在敘事中提出問題
8.3 讓更多的人發生興趣
9 通訊寫作的形象效應
9.1 時代精神的傳播
9.2 特定形象的塑造
9.3 矛盾衝突的再現
9.4 多種手法的運用
9.5 息息相關的感情
10 攝影作品的圖像效應
10.1 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10.2 濃墨重彩的攝影特色
10.3 文字攝影兩翼齊飛
11 傳播手法的多元效應
11.1 探尋普通人的“內心世界”
11.2 特別關注“第三世界”
11.3 深刻剖析“西方世界”
11.4 寄情山水的情韻之美
12 散文手法的制勝效應
12.1 新聞寫作的制勝法寶
12.2 用散文筆法寫新聞
12.3 報導形式的開拓和創新
13 堅持黨性確保傳播為黨立言
13.1 在黨的教育下成長
13.2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
13.3 自覺地做黨的喉舌
13.4 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4 勿忘人民 實現傳播根本宗旨
14.1 吮吸人民的乳汁成長
14.2 熱情報導謳歌人民
14.3 情系人民為民服務
15 科學管理建設世界一流媒體
15.1 創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世界性通訊社
15.2 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
15.3 切實加強業務的指導和訓練
15.4 從嚴治社科學管理
附錄一 參加新聞工作前的穆青
附錄二 退休後的穆青
附錄三 穆青年譜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