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多尕藏寺

尕藏寺,藏語稱“尕藏班覺愣”,意為“善緣富樂洲”,位於青海省稱多縣稱文秀境內稱文溝的當隆莊,東距縣治約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稱多尕藏寺
  • 地理位置:青海省稱多縣稱文秀境內稱文溝的當隆莊
  • 創建:1268
  • 類別:寺
尕藏寺,殿宇重修,主桑巴僧格活佛,地圖信息,

尕藏寺

尕藏寺屬藏傳佛教薩迦派,是今稱多縣境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薩迦派寺院。拒傳公元1265年,八思巴大師於此地講經灌頂,聚集信眾萬餘人,並在上莊收徒一名,授名“嘎阿尼當巴袞噶扎巴”(簡稱“阿尼當巴”)。1268年,阿尼當巴秉師命創建尕藏寺,並在八思巴講經處修建“百瑪嘎寶”座台,將八思巴所贈釋迦佛像一尊、金銀汗書寫《大藏經》一套、1.5尺高的合金梵塔一座,九尖搖鈴一雙,視為法寶,供於寺內。在元王朝和八思巴扶持下,該寺因掌有當地法政大權,所以發展迅速。八思巴去世後,嘎阿民當巴袞噶巴還任過元朝帝師,聲勢顯赫一時,清朝以後,該寺屢遭兵亂,寺勢漸衰。歷史上,該寺是薩迦增的子寺。 尕藏寺的活佛系統主要有阿尼當巴,亦即羅日喇嘛。以八思巴弟子袞噶扎巴為第一世,傳十四世。從第二世起,該活佛系統又稱“羅日喇嘛”,十四世桑巴僧格今為該寺寺主。

殿宇重修

本世紀初,尕藏寺衰微不振,寺僧降至80人,活佛僅二人。五十年代得到恢復發展,至1958年,寺僧增至450人,有大經堂4座,小型殿堂6座,大小活佛拉讓6座,1958年後寺院關閉。1963年重新開放,旋於“文革”期間拆毀。1981年,該寺再次批准開放, 在高僧求多、活佛桑巴僧格主持下,殿宇重修,法事再興。現該寺主要建築有大經堂、尕鐘經堂、千佛殿釋迦牟尼殿、護法神殿、夏日經堂、閉修殿等,並有八寶塔等九座塔。釋加殿中的新塑釋迦牟尼佛像,寶相巍然,不讓前代。該寺原藏文物甚為豐富,如唐王朝贈送吐蕃的釋迦牟尼佛像、明永樂年間所鑄妙金剛菩薩像、明宣德年間所造銅鈸、清乾隆年間所鑄無量壽佛像,以及歷代中央王朝所頒錦緞封號等,皆有極高價值,惜均焚毀。現尚存八思巴寶座等重要文物,噶尕·阿尼當巴功法牌一塊。寺中供有傳說迎自印度的佛舍利一粒及僧舍利多粒,珍藏《甘珠爾》、《丹珠爾》等佛經一千餘部。

主桑巴僧格活佛

尕藏寺現任主桑巴僧格活佛,61歲,青海省玉樹州結古鎮人,1937年出家,師從加丹巴瑪大師,任玉樹州稱多縣政協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協會理事。

地圖信息

地址: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