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燈叢話

秋燈叢話

作者史籍無傳,據其《秋燈叢話》所題及書中所記,知為清乾隆時山東省福山縣人。

又據《福山縣誌稿》有關記載,知為孫 杜古縣村人。《縣誌》卷七之二《人物誌·宦績·王杲傳》後附曰:……椷原名枰,字凝齋。以父蔭監生,舉乾隆雨辰恩科順天鄉試。歷直隸臨城、湖北當陽、天門縣知縣,所至有廉能聲。長於文筆,著有《秋燈叢話》十八卷,軼聞遺事多所攝錄,論者方之唐宋名人說部高品,尚書紀昀、胡高望亟稱之。

基本介紹

  • 書名:秋燈叢話
  • 作者:清 王椷
  • ISBN:9787805581408
  • 定價:3.8元
  • 出版社:黃河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
作者介紹,片段欣賞,

作者介紹

王椷,史籍無傳,據其《秋燈叢話》所題及書中所記,知為清乾隆時山東省福山縣人。
夢與袁可立同科
前明睢州(應為松江)有宿儒某(應為董其昌),屢試不第,鬱憤無聊。夜夢人謂曰:“子須待袁可立同考,乃可望中耳。”覺而異之,遍訪學校內,並無其人。偶出遊,力倦憩村塾中,見一總角童子貌頗歧嶷。詰其姓名,師曰:“此袁氏子,名可立。”某聞之,甚為驚異。詢其家,貧甚。乃攜歸,親為課讀。弱冠聯登甲第,某鄉會皆與同榜。
秋燈叢話
秋燈叢話
袁歷官大司馬。及其歿也,閱數年,有老僕赴鄉收租。途間陡見旌旗閃爍,騶從呼擁而來。以為達官經過,趨避道左。忽輿中人呼仆名甚悉,視之,乃其主袁公也。匍匐而前曰:“公已故,尚在人世耶?且現居何職,赫弈若是?”公曰:“勿多言,正室樓級下有藏金五瓮,當時未曾言及,可歸語主母,掘取之。”言訖,車馬輿從飄忽若風,望之漸杳。仆歸告,掘視,果得金如數。(《秋燈叢話》)
白話文翻譯:前明睢州(應該為松江)有一個老儒生(指董其昌),屢次考試不中,心中非常鬱悶。忽然夜裡做了一個夢有神人告訴自己:“你要等待和袁可立一同考試,才有希望中榜及第。”夢醒後感覺很詫異,遍訪國內學堂,並未查詢到叫袁可立的學子。一次外出遊歷,睏乏了在一個村塾休息,見到一個容貌奇特的少年眼睛突然一亮。於是問這少年的名字,塾師說:“他是袁家的孩子,名叫可立。”儒生聽後,既驚又喜,急忙詢問其家庭情況,非常貧寒。於是便帶著袁可立回到自己家裡,師友相宜,親自輔導。二十歲後兩人在春秋兩場考試中都被取中名次,同時考中同科的舉人和進士。
袁可立官至兵部尚書。死後,已經過去幾年。一次袁家的老僕人下鄉收租子,半路上陡然見到旌旗閃爍,車馬護衛前呼後擁而來,不知道是哪家的達官貴人經過這裡,僕人急忙閃開避讓到路邊。忽然輿中人很熟悉地叫出了僕人的小名,仔細一看,原來是已經去世的老爺袁可立。老僕急忙跪下靠近車輿道:“老爺已經過世,怎么還出現在人世?現在何地居何官職呀,竟然有這么盛大的威風和排場。”袁可立說:“不要多說話,正堂樓級下邊埋有五罐金錢,我走之前沒有來得及告訴你們,你回去後告訴你家老夫人,掘出來用了吧。”話音剛落,袁可立的車馬隨從像風一樣飄然離去,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老僕急匆匆回家告訴老夫人,挖開後果然得見金錢五罐,分毫不差。(按袁可立隨董其昌不遠千里赴松江同拜宿儒陸樹聲為師學習且在春秋兩闈連捷中榜已有文獻明確記載,董其昌和袁可立的知交友誼也被傳為人世間一段佳話。又袁可立夫人宋氏晚於袁可立兩年去世,且據今所見袁尚書府第略圖可見,後院正堂確為樓閣建築,似與此段記載有多處吻合照應之處。足可見當時睢陽尚書袁氏影響之大,能令百年後的清代山東人附會出這段令人回味的靈異故事。)

片段欣賞

湖南某山中,有張、李二人,販雞卵為業。一日晚歸,門扃如故,而筐中卵罄如,疑焉。次早,潛伏覘伺。忽聞風蕭蕭,草木偃折有聲,一大白蛇自叢莽中迤邐而來,徑抵檐下,垂首窗內。頃出,腹累累如貫珠,即盤旋樹上,左右繞擊,未幾,腹消如初,昂然而逝。始知筐中物皆果蛇腹。
因刓木為卵,飾以粉,仍置筐內,而潛窺焉。移時蛇至,吞幾盡,復上樹,旋繞良久,憊甚,墜樹下,穀穀作聲。俄見一赤蛇銜青草數莖就之,白蛇吮咂有頃,腹儡漸消,乃去。李志其草,以為軟堅良藥也。後張患痞症,遂取草煎飲。越宿,骸骨皆化,僅餘衣履,大驚而遁。逾年,聞事已寢,私向所親語其故。
山東萊郡有一對叔嫂,兩人平日即在家中背人私通。有一天,大家結伴到泰山的東嶽廟進香,兩人礙於人多眼雜,不能肆情歡暢,於是私下商量好,在登泰山那一天,假裝生病,好避開眾人,成其好事。
到了登山日,走到半山時,嫂嫂果然雙手按住小腹,連呼肚子痛,大家都信以為真,長輩們遂命小叔護送她先回山下的客棧休息。叔嫂兩人在離開眾人後,即躲到岩洞的深處,恣意交歡。
大家進香完畢,下山回到客棧,卻不見兩人蹤影,於是又到當時分手的半山,四處尋找,但連個鬼影也沒有。正當眾人又疑又訝時,忽然聽到山洞裡傳出怪異的喘息聲,循聲而往,赫然發現叔嫂兩人屁股交疊在一起,躺於地上分不開。眾人七手八腳抓住他們,猛力搖撼拉扯,還是分不開。
眾人沒有辦法,只好抬一張床上山,將連在一起的兩人放到床上,並用棉被蓋住遮醜,抬回家中。沿途知道這件醜聞的鄉民都聚前圍觀,而躲在棉被裡的兩人則是羞愧欲死,但怎么弄都弄不開來。回到家裡後,親族宗黨覺得這種醜行讓全族蒙羞,於是將兩人一起活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