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八景

福州西湖八景

福州西湖八景有: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鐘、湖心春雨、澄瀾曙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湖八景
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鐘,湖心春雨,澄瀾曙鶯,

仙橋柳色

步入西湖公園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仙橋柳色”,古時人們游西湖,由城西門過迎仙橋而至。當時,仙橋臥碧波,湖畔遍植梅柳,景色十分迷人。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有詞“記風流重來,手種綠成陰也”,可知宋時植柳之風已盛。夏秋湖面十里荷花馨,是柳綠花紅;冬時紅梅凌霜艷,有暗香浮動。此乃“仙橋柳色”之古景。
如今的“仙橋柳色”,春光明媚,煙籠柳翠,垂絲蕭蕭,綠柳婆娑;堤上迎春花黃,桃花羞紅,色彩鮮艷,引人注目。三月桃花燦若雲霞,近觀人在花中游,遠眺如湖中錦帶,引人流連讚嘆,駐足留影。臨橋眺望,青山綽影,高樓參差,碧水波漣,彩舫舟楫,如詩如畫。四月里,柳絮紛飛撲人面,恰如王安石所贊“揚花獨得春風意”,別有一番情趣。夏日綠蔭濃郁,涼風習習,柳枝拂空,清新涼爽。冬天仍能見柳綠,呈現出“綠漲連雲翠拂空,垂陽影斷岸西東”的勝況,可與昔日古景相媲美。

大夢松聲

大夢山,位於西湖西邊荷亭之後,又稱廉山,山上有明太守江鐸手書題字“廉山”石刻。古時,此山東至迎恩亭,西臨平章池,周圍二里,環山麓一帶地勢迂迴,松竹滴翠,山以蒼秀可愛奇石眾多而著名。山上有墨池、平章池、薩侍郎祠、廉山草堂、養龍池、玉井池、西湖社,山下還有西湖書院等。
遊人循蟠蜒石磯登上大夢山,山巔怪石嶙峋,山岩側多有百年老松,虬枝鐵乾,黛色蘚皮,蒼勁挺秀,如天然盆景。山上松林蔥蘢,幽靜至極,輕風拂過沙沙作響,林間蟬鳴聲深,青草軟嫩如褥,鶴鳥盤旋而下,棲於松間。偶逢大風怒起,風嘯呼號如掀波瀾,松濤聲聲,遠近皆聞。松枝如蓋,遮雲掩日,青草如茵,暑寒風涼,是避暑納涼,登高觀景的好地方。徐熥詩云:“澄湖縈繞越王城,十里湖光似鏡平,怪石寒濤何處起,前山無數亂松聲”,沈鐘的“城西大夢山,突兀臨湖上。寒煙隔市喧,謖謖松風起”。幾名讚美詩文,引人進入“大夢松聲”景點之佳境。常有人登山遊玩,俯瞰全湖景致,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民國時山上修一“夢山亭”,憑亭遠眺,三山二塔聳立,旗山、鼓山相對,青山環抱,閩水繞城,廉峰秀外;紅日東升,朝霞映湖,湖水粼粼,波光燦燦,泛舟點點,清風徐來,芙蓉欲語,荷葉田田,舞袖翻裙。岸邊,蘆葦參差,隨風飄動,蕭蕭瑟瑟,如歌迭奏。田野上榕蔭紫蔗,稻田金黃,觀近湖勝景,令人忘卻一切憂愁煩惱。這就是“大夢松聲”之景。
如今,山上樹林仍是鬱鬱蔥蔥。夢山亭也於1956年重建。2009年新建夢山閣,恢復西湖書院、西湖社等建築,“大夢松聲”之景將經久不衰。

古堞斜陽

古堞,背山面湖緊接著西門,危樓壓波,橫舟不渡,一角斜陽,繚人幾許。“映烽櫓於寒漪,搖夕光而瀲灩,蒼茫古意,蓋宜畫而亦宜詩矣。”
徐熥《古堞斜陽詩》云:“百尺高樓接女牆,猶傳東越舊封疆;可憐霸業歸何處,惟有寒鴉帶夕陽。”他似有先見之明,此處於20世紀初被夷為平地。1986年整治西湖時,在窯角嶼東部(即省博物院以東)另造一堵仿古城堞,書“古堞斜陽”四字,其地點、規模、式樣與原景均有較大差異。

水晶初月

水晶,即水晶宮。
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兄篡位,自封“大閩國”皇帝,驕奢淫逸。其皇宮在威武軍門內唐觀察使衙舊址(在今鼓樓前布司埕),將西湖當作御花園,“跨城為復道,以至於湖”,築水晶宮,造有亭、台、樓、榭,“周回十數里”。玉宇瓊樓,縹甍碧瓦,每當蟾魄乍升,光凝激射,足使宮中簾櫳,朗徹無遺。“湖光空翠,依然樓閣參差;月色朦朧,如見魚龍曼衍。”沈鐘《水晶初月詩》云:“曾聞水晶宮,復道連丹闕;歌舞夜未闌,珠簾卷新月。”
在20世紀初,水晶宮早已廢,但給人留下無限想像與創作空間。

荷亭唱晚

荷亭,位於大夢山麓,上京驛道長堤頭,三面臨湖,植菏甚盛,故名。“每當湖光瀲灩,山色入暝,漁歌低唱,菱曲高吟,其餘音裊裊,足使遊人徘徊不置”,是品茗賞荷聽曲的好去處。沈鐘《荷亭唱晚詩》云:“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採蓮歸,歌聲隔秋水。”
荷亭北有皇華亭,亭東有迎恩亭,均為接待皇家使節或官員迎新送舊之地。林則徐重修荷亭時,皇華亭改建為祭祀宋代抗金英雄李綱的“李忠定公祠”,並親植桂樹兩株,取李綱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稱,曰“桂齋”。1905年重建桂齋,人們為紀念林則徐,在齋北建“林文忠公讀書處”;1929年添建“禁菸亭”等。
20世紀初,許世英將福州西湖闢為公園時,不僅題“擊楫”刻石立於飛虹橋旁,還題“西湖公園”用於荷亭“李忠定公祠”外豎立的牌樓上。

西禪曉鐘

西禪,即西禪寺。此處素有“飛鳳落洋,第一福地”之譽,南梁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金”。王霸在皂莢樹下蟬蛻而去、羽化成仙后,人們在此建“沖虛觀”祭祀,隋末廢圮。唐鹹通八年(867年),視察使李景溫招禪師在此建“清禪寺”,旋改“延壽寺”;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又改“長慶寺”;宋景祐五年(1038年)敕號“怡山長慶寺”,因位於西郊,俗稱“西禪寺”。
該寺紺宮梵宇,飛翠流丹,晨曉鐘聲可傳達西湖。“露後霜初,星稀月落,禪扉未啟,蒲牢已鳴。棲禽慣聞,不駭晨宿。墜葉有聲,並流長廊。坐數一百八杵,琅琅肅肅,抱佛而圓。耳往聲邊,聲來耳邊”。徐熥《西禪曉鐘詩》云:“湖上邀賓卜夜驩,勝游休問夜漫漫;天雞叫罷晨星落,猶聽鐘聲出寺殘。”
《閩都記》載:“茲寺為侯官第一禪林。”它是福州一大名勝,名聞遐邇,僅其廨院就有西湖開化寺,于山護國寺、觀音閣,塢尾萬壽頭陀寺;在國外還有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雙慶寺,越南舍利院、二府廟、觀音寺。20世紀初,建在西湖開化嶼上、曾為西禪寺廨院的開化寺曉鐘,已經蓋過約十里外西禪寺飄來的鐘聲。

湖心春雨

湖心,指湖心亭,屹立在西湖西北隅、謝坪嶼與窯角嶼之間湖心的一小墩上,故名湖心春雨
駕舟拾登,此處無車馬之喧而有隔絕塵境之妙。“春波載柔,時雨既降,岸枝濯綠,篷竹跳珠。煙與水融,上下無際。亭中佇望,覺繞城諸山,冥濛雨中,如潑墨畫屏,誠湖心之勝概也。”沈鐘《湖心春雨詩》云:“我愛湖心亭,憑欄看春雨;荷鋤隴上來,喜見青如許。”
在20世紀初,舊的湖心亭“歲久址廢”,所見為“新葺之亭”。

澄瀾曙鶯

澄瀾,即澄瀾閣趙汝愚修治西湖後,在謝坪嶼“威武堂故址,臨水建閣,題曰‘澄瀾’”,“蓋取澄清安瀾之義”。
該閣幾圮幾建,最終依然坐落湖濱,三面臨水,朱欄碧檻,“幾十株柳樹環植,和煙帶霧,輒有流鶯來集,殘月欲落,凝情小聽,宛如輕簧之詞,迨至曙色漸舒,微風吹斷,而鶯聲清脆,猶覺繞樑三日也”。葉向高《和許中丞孚遠集澄瀾閣詩》云:“澄瀾高閣枉嚴旌,為愛波光四望平;桑柘幾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邊城。龍台煙鎖寒荒壘,鯨海秋高罷戎兵;尊俎折衝多勝暇,登樓又見賦先成。”
在20世紀初,此處為民眾教育場所,樓下設圖書館、樓上設閱覽室,備有各種書籍、報刊,供民眾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