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

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

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由福州大學與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是一所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為主的新型學院。

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秉承福州大學地礦系“艱苦奮鬥、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紫金礦業集團在礦業領域強大的行業背景和人才資源優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新時期我國地質礦產事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本學院在校學生除了可以使用由福州大學提供的各類基礎和專業教學設施之外,還將充分利用由紫金礦業集團提供的、國內一流的實踐基地和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Zijin Mining,FUZHOU UNIVERSITY
  • 校訓:明德至誠,博學遠志
  • 創辦時間:2007年6月6日
  • 所屬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 類別: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校屬性:新型學院
  • 現任校長付賢智
  • 知名校友:陳景河
  • 特點: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
  • 現任院長:印萬忠
學院簡介,專業介紹,資源勘查工程,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

學院簡介

紫金礦業學院由福州大學(福建省唯一的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與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香港H股上市公司,國內著名礦業企業)合作創辦,是一所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為主的新型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42名,其中專任教師29名,具有正高職稱7名,副高職稱13名,92%為博士學位。同時,還外聘名譽教授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工程型”教師78名。
學院擁有國家特色專業資源勘查工程、採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均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其中採礦工程專業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地質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點。在校全日制學生665名,其中本科生626名,全日制研究生39名。擁有校外實習基地20多個。學院成立以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
學院承擔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子項目1項,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省級和校級科研項目80多項以及橫向科研項目多項,科研總經費累計約2656萬元。
學院分為旗山校區(本部)與上杭教學基地兩個校區。旗山校區(本部)紫金樓投資2000餘萬元(其中1000萬元為紫金礦業集團捐贈款),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本部擁有福建省礦產資源中心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22個,地球科學標本展示實驗室(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地礦博物館)1個。上杭教學基地校區作為“國家級工程實踐中心”,擁有6個專業實驗室,總面積1366平方米,實驗設備約537萬元,各類標本49套、約5739件。紫金礦業集團還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低品位難處理黃金資源綜合利用實驗室,也是學院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學院綜合實驗教學平台獲批福建省地礦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上杭教學基地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而成,2010年正式啟用。基地占地面積約51831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38373平方米,內有完整的教學與辦公綜合樓、實驗樓、博物館、圖書館、學生公寓、食堂、運動休閒場所等樓群,可同時容納約1000名學生學習。可謂我省乃至全國唯一的一所高級礦業人才培養基地。
2007學院成立以來,裴榮富、翟裕生等院士來學院指導學科與專業建設工作並開展學術活動。同時,還先後邀請了美國哈佛大學、義大利達努齊奧大學、美國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等多位國外知名專家到院講座並洽談合作辦學事宜。目前,學院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實現了採礦工程專業本科生2+2.5聯合辦學模式,簽訂了《員工、學生交換協定》;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實現了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本科生2+2.5和3+1+X聯合辦學模式;同時也正積極和科廷大學、西澳紫金諾頓金田公司進行校-校-企三方合作及紐卡斯爾大學等洽談合作辦學。學院先後承辦和參與承辦了全國礦物科學與工程學術會議、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和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學術年會、全國低品位及難選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等多次會議。
2017年10月,“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紫金模式’培養套用型地礦人才創新與實踐”獲高校教學改革優秀案例。同年9月,“紫金模式”獲得福建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5年底,“‘紫金模式’:校企共同體辦學培養創新人才”改革創新典型案例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優秀獎,成為我省教育系統唯一獲獎案例。光明日報頭版、中國教育報、人民網、福建日報、東南網也先後對“紫金模式”辦學進行了深度追蹤和報導。
“十三五”期間,學院將逐漸實現由“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轉變,力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創新創業型礦業學院。努力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的礦業企業培養複合型、國際化的一流礦業人才,並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專業介紹

資源勘查工程

本專業的學生在具備工科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將系統學習礦產資源勘查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礦產資源勘查和綜合評價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初步具有對礦產形成分布規律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對礦產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和經濟技術分析的基本能力、對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現代勘查方法進行信息採集、數據處理、成果解釋和套用的基本能力、以及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合理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知識和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從事地質找礦工作、礦山地質技術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可以在與地質礦產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部門與企、事業單位就業。要求無色盲。

採礦工程

本專業學生應掌握採礦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並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掌握礦區開發、礦井開採、巷道開拓的設計方法,掌握礦山壓力及岩體工程監測、礦井通風與空調、礦山安全以及礦井災害預防等技術。具有先進的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熟悉國家有關採礦工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合理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知識和能力。學生畢業後可以在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就業。要求無色盲。

礦物加工工程

本專業主要培養礦物加工工程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要求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較寬厚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獲取黃金生產領域所具備的選冶技術和資源微生物技術,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具有初步解決礦物加工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科研設計單位、政府部門,從事礦物分選及加工領域內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製、工程設計與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