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前身為物理無線電系,誕生於1958年,與福州大學一起成長。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由原無線電工程系、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系等2個單位重新合併組成。新組建後的學院擬設立“信息與通信工程系”、“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系”、“數字媒體與網路工程”等三個系以及信息、通信、微波、電路基礎電子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大學物理等7個教學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
  • 簡稱:福州大學物信學院
  • 校訓:明德至誠 博學遠志
  • 創辦時間:1958年
  • 現任校長付賢智
  • 所屬地區:福建 福州
學院介紹,師資力量,專業介紹,科研成就,

學院介紹

全院師生滿懷信心,以學科發展為導向,以培養物理、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高級人才為目標;立足於福建省電子信息支柱產業,積極開拓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為加快我校“211工程”的建設,為福建省人才培養和經濟建設主戰場貢獻自己的力量!學院現擁有1個博士點、7個工學碩士學位點和1個工程碩士學位點。4個本科專業,7個成教、自考本科、大專專業,2個國家“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方向,並擁有5個校級科研研究所以及“數據採掘和信息共享技術”福建省重點開放實驗室。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和工程碩士研究生共186人,本科生1409人,其它各類脫產在校繼續教育學生1490人。
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秀,銳意進取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共153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3名。近兩年來,10多項教學、教改成果獲省、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加強電子信息類學生動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獲省級一等獎。
學院科研實力較為雄厚,成果顯著,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較為合理、高水平的學術梯隊。其中擁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名,省級優秀專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名。

專業介紹

空間信息技術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解決福建省國民經濟信息化重大工程“數字福建”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和信息服務體系為目標,開展若干相關地球信息科學套用基礎研究和地球信息工程前沿技術研發、軟體產品開發、集成服務套用。研究開發區域和城市信息化技術體系,建立空間信息動態監測套用系統、空間信息數據(倉)庫、信息共享和決策支持系統。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基於"3S"一體化的資源環境遙感動態監測及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包括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動態變化識別技術、專題信息提取技術、系統服務技術研究開發;
分散式信息共享平台成套技術和軟體產品,包括數據規範化標準化技術、非空間數據的連續空間化技術、分散式數據倉庫開發、分散式數據網路發布與服務平台、元數據標準及與資料庫互動機制;
協同虛擬地理環境和空間分析體系研究(地理空間數據集成、海量空間數據的挖掘、協同地理虛擬仿真技術、模型與GIS的無縫集成)。
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
進入21世紀,信息與通信技術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福建省在 "十五"國民經濟建設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福建省重點發展和優先支持的支柱產業。本學科屬電子、通信與信息產業領域,目前5個重點建設方向都具有在省內外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學科或學術帶頭人,並且目前全部具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海外傑出青年合作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等國家級有影響的在研項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多媒體通信與無線傳輸:充分發揮國際合作研究資源優勢,開展現代遠程通信新技術、新理論的研究。爭取在下一代移動通信和網路中的多媒體信號的傳輸、微波通信智慧型天線及衛星接收等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
3S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的集成:強調對地球空間數據從採集、處理、存儲、和發布形成信息流的全過程,開展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爭取在藍牙等無線接入技術、圖像的壓縮與傳輸、虛擬仿真等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
遠程醫療與遠程信息共享技術:在已獲資助的省重大項目和863計畫項目的基礎上,開展並爭取在視音頻信號的壓縮編碼和解碼,異構數據源的互聯以及信息顯示系統等各種圖像處理系統、遠程(醫學)信息共享平台及其關鍵技術、醫學信息處理,網路終端機(NC)等我國自主IT核心技術的發展和套用示範等研究工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光電信息技術研究方向
光量子信息與保密通信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學科,也是當前國際前沿熱點課題之一,它的引人之處在於具有許多經典信息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比如,量子計算機可實現大數的因子分解。大數的因子分解是經典計算機(即現在使用的電子計算機)無法解決的難題,因而也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利用公開密鑰體制進行保密通訊的安全性的保證。但Shor已證明,利用量子計算機可輕易地攻破這一問題,對傳統的保密通訊提出嚴重挑戰。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Grover搜尋。此外,量子計算機還可進行經典計算機無法勝任的量子系統的模擬。量子密碼為絕對安全的保密通訊提供了物理上的保證。利用量子通訊網路則可實現多端保密通訊。因此量子信息將為信息科學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
信息顯示技術與電路系統: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顯示技術作為人機聯繫和信息展示的視窗已套用于軍事、工業、交通、通訊、教育、航空航天、衛星遙感、娛樂、醫療等各個方面。目前,亞洲是顯示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中心,我國是顯示器的大國,但不是一個顯示器的強國。對於陰極射線管(CRT),由於所有技術主要依靠引進, 幾乎沒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對於液晶顯示器(LCD),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控制了全球高端LCD產品的市場,我國大陸地區僅能生產低端LCD產品(產量大,產值低)。FED場致發射顯示器是一種新型的平板顯示器件,目前國內外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研究開發,美國已經有12英寸商品面市。但是大螢幕彩色FED顯示器的研發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FED器件結構最佳化設計和大面積陰極材料及其製作技術就是制約大螢幕FED走向商業化的瓶頸。通過解決FED器件結構設計和陰極材料及其製作技術,獲取自主智慧財產權,為FED顯示器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研成就

近五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863計畫項目或重大專項、省重大項目等科研項目60多項,獲發明專利8項,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0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