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勝庵

福勝庵,古名靜慈庵,日久圯毀,光緒三十三年(1768年)重建,始改今名,俗稱州背庵,位於新興縣城北郊州背村。距環城北路約五六百米,庵前有一覆蓋地面數百平方米,高達五十米,樹齡四百餘年的古榕,庵之東南環繞著一股流往橋亭洞赤子陂圳泉水,北面是寬闊的蓮藕塘,環境清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勝庵
  • 古名:靜慈庵
  • 重建光緒三十三年(1768年)
  • 位於新興縣城北郊州背村
 寺宇坐西向東為梁架山頂磚木結構,建築面積約一千平方米,進門前座正廳為韋陀殿,后座正廳為大雄寶殿、兩廊、禪房、祖堂、天井花壇、廚房等。民國年間有女尼二十餘人,屬邑內大庵,世代香火不斷,現任住持釋弘靜,今年七十三歲(今已住於國恩寺)。福勝庵,1991年經信眾捐資重修,香火漸盛。
康熙已未年福勝庵僧淨如立舍廊柱康熙已未年福勝庵僧淨如立舍廊柱
福勝庵現有歷史文物:(一)從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起五次修葺庵的石碑均嵌於前座韋陀殿的牆上,完整無缺。(二)有清乾隆戊午(1738年)科舉人楹聯才子曾受一撰的全庵楹聯,尚存。
福勝庵楹聯很多,對文工整,情景合一,充滿禪心佛性。
此外,天井花壇、正廳禪房、正堂、客堂等還刻有許多楹聯,描繪了該庵秀花似錦,善根長清靜,增長不染塵的綠空世界,供人欣賞。
據云這些對聯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庵起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