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草堂(博物館)

神農草堂(博物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農草堂全名: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創建於 2006年,是全國首家融“天然”和“文化”於一體的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綜合展示中華中醫藥文化、嶺南醫藥、中醫藥養生、藥食同源文化及藥用植物種植等方面內容,兩期工程總占地面積為25300平方米,遊客可在此享受到淋漓盡致的“中醫藥文化盛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
  • 類別:中醫藥博物館
  •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389號
  • 竣工時間:2006年11月30日
神農草堂簡介,神農草堂看點,中華醫藥園,文化景牆,仿真藥具模型,藥用植物園,室內展廳,社會功用,參觀信息,神農本草經,

神農草堂簡介

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位於白雲山南麓的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廠區內,由白雲山和黃回響廣東省建設中醫藥強省、文化大省而創意設計並自籌資金所建。
博物館總占地25300㎡,是全國首家融“天然”和“文化”於一體,體現嶺南特色的中醫藥建康文化自然山水園林式中醫藥博物館,採用園林式設計和“堂中有園,園中有宮,宮中有館”的整體布局,將中醫藥歷史文化陳列展示與原生態中草藥種植有機結合起來,展示了中華中醫藥文化、嶺南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文化、大南藥文化、涼茶文化等豐富的中醫藥文化內涵。園區分為兩大部分,一期——中華醫藥園於2006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占地3000多平方米,綜合運用浮雕、景牆、實物標本、仿真藥具、生態種植以及多媒體等多種表現手法,通過劃分不同的區域進行展示,將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完美結合,二期——嶺南醫藥園於2011年11月對外開放,總用地面積約為22000㎡,展示的內容主要包括嶺南醫藥、中醫藥養生、藥食同源文化及藥用植物種植等四個方面,特設嶺南宮和松喬宮,以及百丈青龍畫廊、逍遙館、蹴鞠互動場、名方廊等特色景點。
為深挖中醫藥養生文化,嶺南涼茶文化,2013年12月王老吉涼茶博物館進駐神農草堂嶺南醫藥園松喬宮,詳細展示了我國涼茶的起源傳承過程和王老吉品牌180多年的發展歷史。接下來將建數字園區,利用網路展示神農草堂及宣傳中醫藥文化。

神農草堂看點

中華醫藥園

1、導入門-酒字門
仿漢字“酒”之形狀而建,以尊崇“酒”之“白藥之長”地位,亦作為“神農草堂”導入門,引導大家走進中醫藥世界。“酒”字門的匾額為當代藝術大家黃永玉先生所題。
2、神農草堂正門-草字門
神農草堂正門是按照篆書“草”字形狀建成的。中藥里,草本占比重最大。神農草堂種植上千種原生態中藥植物。對聯由廣東省唯一的一位“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親手題寫。
3、巨型醫史浮雕
神農草堂充分利用園區周圍100餘米的石壩,打造長99米,高3.3米的醫史浮雕牆,以人物故事為線索,以時間為序,講述了從遠古時期至清朝,有關中醫藥7000多年發展軌跡的30多個人物故事,涵蓋醫道群賢、經典理論、學派著述等內容。
4、中醫藥大家雕塑
運用了大量浮雕、石雕、鑄銅、線雕、刻字、標本、植物、模型等多種表現手法,表現扁鵲、華佗、葛洪、鮑姑、陶弘景、李時珍等一批最有代表性的中醫藥大家,栩栩如生,並通過他們進一步向參訪者介紹中醫藥文化、成就與知識。

文化景牆

神農草堂引入南方園林表現手法,在園區適當位置建設多面造型各異的景牆。本項目將充分利用景牆牆面,區分河圖洛書、醫理、藥理、典趣、中華老字號、警言、對外交流、五運六氣等多個主題,全面展示中醫藥豐富的理論與文化內涵。

仿真藥具模型

展示碾槽、沖缽、藥爐、容器、丹爐等一批傳統治藥工具,向來訪者介紹中藥傳統加工製作方法、技巧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藥用植物園

中成藥產品用藥材區
種植和展示公司核心產品用藥材,並布置產品展櫃,通過展示和介紹,增強來訪者對我司主要產品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產品的了解和印象。
廣東地道藥材區
著重種植和展示以春砂仁廣金錢草廣藿香、廣陳皮、廣地龍何首烏、金錢白花蛇巴戟天佛手化橘紅等十大廣藥為代表的廣東地道藥材。資以介紹藥材地道性方面的知識以及相關藥材的藥名來理或趣味性知識等。
嶺南習用草藥區
種植和展示火炭母兩面針梅葉冬青五指毛桃積雪草布渣葉葫蘆茶、五指柑、九里香硃砂根金櫻子扭肚藤雞骨草地膽草等一批南方習用藥材,並資以著重展示和介紹嶺南中醫藥及涼茶文化。
常用中藥材區
按照四氣五味的標準分類種植和展示臨床常用,療效顯著的一大批藥材,並資以著重展示和介紹中藥傳統理論知識及特點。
毒性藥材區
斷腸草斷腸草
選種斷腸草見血封喉馬錢子巴豆白花丹等一批毒性較強的藥材,並資以介紹中醫用毒藥治病的道理以及重要的去除中藥毒性的炮製方法。

室內展廳

1、嶺南宮
建設約400平米的室內展館,嶺南宮整體建築展現嶺南地理地貌、水土人文及其影響下的嶺南醫藥特色成就,突出大南藥文化,彰顯嶺南名人名方名企名藥之輝煌。
神農草堂(博物館)
用幻影成像、縱深場景圖、展板、實物等方式介紹嶺南及南海風光、漁民器具、騎樓等,用以體現嶺南濕熱、瀕海的水土氣候特點,此外還展示了嶺南文化歷史、嶺南人文風情、嶺南歷代著名醫家及其卓著的醫藥成就,嶺南藥食文化等。
2、王老吉涼茶博物館
神農草堂(博物館)
為深挖中醫藥養生文化,嶺南涼茶文化,2013年底王老吉涼茶博物館進駐神農草堂嶺南醫藥園松喬宮,該博物館用“吉源訪勝”溯源篇、“吉名遠播”興起篇、“吉味新章”創新篇、“吉號流芳”繁盛篇、“吉本究理”原理篇及“吉航致遠”展望篇等六大部分詳細展示了我國涼茶的起源傳承過程和王老吉品牌180多年的發展歷史。
3、仿真場景
通過栩栩如生的仿真雕塑及場景,展示嶺南藥鋪文化,涼茶文化,再現嶺南人民部分生活場景。

社會功用

神農草堂已被授予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成為廣大市民了解中醫藥,休閒、養生、旅遊的好去處。並與廣州市教育局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教學基地。
“神農草堂”先後與全國最大的中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全國最大的旅行社之一的廣之旅共建全國首箇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及廣東首個健康旅遊基地,以及各類科普知識基地等,現已成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
與廣州地區的大、中、國小校共建學生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中醫藥、藥用植物的興趣。另在各學校中開展“文化巡展”活動,通過掛畫、圖表、實物展示等宣傳方式,學生可在課餘時間進行學習。
通過“廣之旅共建一日游”、“小神農夏令營”、“神農草堂健康遊園會”等活動形式,神農草堂成為廣大市民了解中醫藥文化、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好去處。

參觀信息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389號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五:09:00~12:00;13:30~17:00,
周六、日和節假日:09:00~17:00,
閉館時間前半小時停止入館,逢周一閉館。
交通路線:可乘坐246、808、884、501在白雲山中藥廠站下車,還可乘坐201、72、241路在犀牛角總站、天健廣場總站、金湖雅苑總站下車沿沙太北路北行約200米即到。
票價:全年免費對外開放

神農本草經

記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鄭康成曰:慎物齊也。孔沖遠引舊說云: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康成周禮注,亦曰:五藥,草、木、蟲、石、谷也。其治合之齊,則存乎神農子儀之術,是禮記注所謂慎物齊者,猶言治合之齊,指本草諸書而言也。沖遠既引舊說,復疑其非鄭義過矣。漢書引本草方術而藝文志闕載,賈公彥引中經簿,有子儀本草經一卷,不言出於神農。至隋經籍志,始載神農本草經三卷,與今分上中下三品者相合,當屬漢以來舊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