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畫、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社會調查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對有關社會現象進行有計畫的、周密的、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調查法
  • 用途:調查
  • 類型:管理
  • 目的:收集數據
基本框架,內容,作用,實施,方法,套用,意義,學習方法,

基本框架

社會調查的主要目的在於收集充分的一手數據以解決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服從和服務於理論研究,針對不同的研究問題,應該採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方法體系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它們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但有時候由於研究問題的複雜性,則很可能同時結合這兩種方法進行研究,比如在資源與能力理論中(resource.based view,RBV),由於資源、能力、知識、慣例等關鍵性變數的難以測量性,而同時又要檢驗理論假設,這就迫使一些學者綜合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研究。這種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近來得到了一些管理學者的採納,如Man對中小企業的企業家能力與競爭力所進行的研究就是如此¨ 。一個完整的社會調查方法體系大致可以通過以下框架來概括。社會調查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社會調查法社會調查法

內容

社會調查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是什麼?弄清社會問題。
2、為什麼?尋找問題原因。
3、怎么辦?尋找解決方法。

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
教育部評估專家張澍教授調查教育部評估專家張澍教授調查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實施

1、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四要素
(1)調查什麼?
(2)誰去調查?
(3)向誰調查?
(4)怎樣調查?
2、明確社會調查研究專題設計的基本要求
(1)發現、提出社會問題,確定社會調查研究專題。
(2)確定誰去調查?向誰調查?調查什麼?
(3)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具體設計,解決怎樣調查的問題。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結論與建議。
(7)理論思考與討論。

方法

社會調查法主要方法有:
現場調查法
調查表法
直接面談法
定點統計調查法。

套用

社會調查在戰略管理研究中除了對理論推導的相關假設進行驗證或修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構建關鍵變數的測量量表,“如何在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進行量化,把相關的概念和機制操作化,加以測量,最終對理論假設進行檢驗,這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項主要工作” 。但要確保測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及假設檢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則務必在定性研究過程中遵守科學的研究精神並採用科學的資料收集與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假設和研究的主題或觀點,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性環節,這也是構成訪談問卷的理論基礎。
2.構建社會調查的訪談問卷,這是社會調查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戰略管理理論的不少學者以為訪談問卷的設計是一項隨意性的工作,其實由於這一環節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數據的質量,也就自然地影響到後續研究的所有環節。一份完善的訪談問卷,應該滿足科學性的原則,即訪談問卷與研究的主題緊密相關,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的;應該滿足簡潔性原則,受被訪談者時間資源的限制,過於冗長的調查問卷往往使研究的問題無法深化,只能淺談則止。所以在進入企業進行社會調查之前,一般應該儘可能地參考被訪談者的意見、專家的建議、並參考相關文獻的研究。
3.進入企業進行實地調查,這時應注意訪談方法的權變性。根據研究主題的不同,可以分別採取結構性訪談、半結構性訪談,以及開放性訪談,其實由於被訪談者個體特徵的差異性(如口頭表達能力等),在具體的訪談過程中也應該適當地調整原先所設定的方法,並且由於原先設計過程中的遺漏和失誤,還有可能要對訪談問卷進行修改。
4.整理訪談過程中所收集的資料,並在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提出測量的工具,或對原先的理論假設進行檢驗或修改。如果調查資料不夠完善、充分,此時還可以通過採取收集二手資料的方式進行補充。

意義

(一)、套用理論聯繫實踐的教學原則,合作學習
社會調查法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理論,以教師引導學生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了解學生在社會調查的進度和變化情況,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不斷完善學生課外調查實施方案。
(二)、社會調查法是教育創新的需要和體現
要進行教育創新,必須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社會調查法,其價值取向,就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基礎。學生在調查研究中的體驗、收穫,即社會調查研究的全過程每階段均納入教師教育教學評價的範疇之內。社會學科開展社會調查法,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注重資料的蒐集和分析,最後寫出調查報告。
(三)、社會調查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社會學科的學習興趣
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了理論聯繫實際水平,初步具備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調查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開闊了學生眼界,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學會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學習方法

(一)、社會調查法理論的學習 1、學生的自我調查能力素養的學習與提高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社會調查,學生應當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一方面學生認識到社會調查的意義,盡而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學生掌握社會調查的基本程式,並輔助以具體調查方法的介紹。學生課外實施社會調查的實踐和研究,學生自行組織社會調查,調查中可以相互觀摩、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彼此幫助。關於學生自行組織的社會調查,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社會調查以此研究和個人獨立研究。成員相互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2、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影響學生的實踐與理論結合度
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理論課中教師應以通俗易懂的言語,深入淺出地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學生理論掌握的程度如何,最終是通過實踐來檢驗的。所以應在平時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中對所傳授的理論加以運用,一則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另外還可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社會教材內容與社會調查的關聯教材內容作為開展社會調查的基本依據,要具備一定從社會學科教學中獲得知識,開展社會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