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核磁共振法

礦物核磁共振法是測試礦物核磁共振參數以研究礦物性質的物理方法。核磁共振是原子核在恆定的強磁場中對一定波長的電磁波發生共振吸收的現象。測定的參數包括化學位移(亦稱同質異能位移)和自旋耦合常數等。化學位移可以說明分子中各種狀態的原子核的存在,而自旋耦合則揭示各種狀態的原子核的相對排列位置;測量儀器為核磁共振儀。核磁共振譜在測定分子結構中廣泛套用,目前主要限於分析H,B,C,Na,Al,P,Ca等元素。此外,質子磁共振法還可測定分子中氫原子之間的距離,以解決其他方法不易搞清的晶體結構中氫原子的位置問題。

利用核磁共振法曾研究過微斜長石中鋁的共振吸收峰,查明由於鋁在晶體結構內所處的電場空間方位的不同而可分為兩組;在高溫長石中,在曾檢測出周圍電場特徵不同的鋁和鈉的核組,即這些核組分布的有序度差異。核磁共振也是礦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測試精度的提高及測定元素種類的增加,將在分子結構的研究中得到更廣泛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