礅豬

礅豬

礅豬別稱“驐豬”,為民間傳統俗稱,歷史悠久。在現代畜牧獸醫技術教科書­--動物閹割技術篇章中提到的是,豬的閹割術,分公豬閹割(摘除睪丸)和母豬閹(摘除卵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礅豬
  • 性質:民間傳統俗稱
  • 內容:豬的閹割術
  • 分類:公豬閹割和母豬閹
簡介,概述,歷史,礅豬步驟,礅豬步驟,礅豬的時間,礅豬的講究說法,礅豬的說法,礅豬的講究,礅豬日漸蕭條,

簡介

概述

出生後一個月齡左右,大約7-8公斤體重仔母豬,摘除卵巢為“小挑花”,三至四個月齡,大約30公斤左右,小母豬摘除卵巢為“大挑花”。公母豬進行閹割摘除生殖器官後催肥為人們肉食之用,可祛除性生理活動所產生的異味,而且截除性成熟,情慾活動時期的大量能量消耗,及其所帶來的體重增加速度減慢之因素。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養豬生產實踐中的一項重要創造,對我國畜牧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具有重大貢獻,屬祖國寶貴的畜牧獸醫技術遺產。據有關資料,早在三千年以前的“殷代”甲文中就有豬的閹割術記載;有史可查的,距今二千五多年的“周禮”一書中“夏官”部分,就有記載叫“攻豬”,“攻”是閹割的意思。

歷史

樂清民間傳統承傳下來的所謂,三十六行手藝之一的礅豬技術屬小母豬閹割“大挑花”。礅豬老司以一把三寸之礅豬刀,一支六寸之礅豬簫(笛),久串(九寸)江湖,遊走(九)於農村鄉間,以其精湛的手藝,特有的樂曲韻調,自趣自樂,美妙之簫聲,點綴著農村鄉間幾分,自然氣息和笙歌娛樂氣氛。而且為警覺養豬戶聞聲而想到自家有否豬需要及時礅的方便。此項民間手藝,在樂清經世歷代傳承,歷史悠久,經歷代礅豬老司們的實踐鑽研,已經達到爐火純青之程度。其手藝之嫻熟絕妙,深受社會人們所信賴。

礅豬步驟

礅豬步驟

礅豬老司傳統利用木工老司折斷的鋸片,取其三寸長,經精心打磨成,前刀鋒部中間尖,錐形,旁邊寬0.6寸,尾寬0.3寸的小巧玲瓏的礅豬刀為術之用;取民間空心小土竹6寸(18厘米)段、通節,上口裝、上木製簧片,下段鑽二小孔,製成獨特的直笛,自稱礅豬專用之簫。憑食指、中指在這二孔上節奏按捺精心演練,吹出特色樂曲的礅豬訊號之聲。礅豬之術法是:將已經過發情的母豬(但要避開情期),提到合適地面上,左側朝上,術者在背面,右腳踏在豬耳後根頸骨部,不卡住氣管,以防窒息,左腳踏住豬尾巴,助手拉住豬左腳,取豬左腿膝上與髖骨結對應成的三角區,肷部中點,右手持刀剃毛作一皮瓣突向下後方的半月形切口1.5公分左右,左手拇、食指壓住切口邊緣,右手食指插入,分離腹壁肌肉向背部方向用力迅速搗破腹膜(此時助手要把左腳向後拉直繃緊腹膜,避免搗不破腹膜引成剝離無法插入腹腔內)。進入腹腔沿背側腹壁伸入骨盆入口頂部兩側探到卵巢後,鉤住輸卵管系帶一起,將其托到腹壁拇指配合固定滑出切口,左手拇、食指托住,右手用力割至子宮角上部部分輸卵管,逐一完成兩個卵巢的閹割,再用右手食指復原子宮角,沿腹腔內壁旋轉一周,防止腸管夾到切口內,術畢不縫切口,皮膚外口塗上傳統稻草煮飯鑊灶堂墨為消毒殺菌,以防止發炎。

礅豬的時間

整個手術時間約為3分鐘左右。七十年代後衛生理念增強,礅豬術前酒精消毒,術後紅藥水塗抹刀口,還有少數地方堅持老習慣至礅豬生意沒落為止。這裡塗上鑊灶堂墨的另一層迷信色彩意思是這頭豬已供許與灶神,由神聖保護安全健康生長,其他鬼神不會侵犯。

礅豬的講究說法

礅豬的說法

礅豬老司非常講究吉凶忌諱。自古流傳諺語“礅豬生意,一天礅九頭,九天沒豬礅”意思是忙起來很忙,閒來時斷生意;每月的三、六、九日忙於走,太陽晴天可以走,初一、十五、陰天、雨天切勿走,這是由於礅豬老司及民間養豬戶歷史以來形成的帶有一定迷信色彩的經驗教訓,認為三、六、九是順的好日子,太陽出來,晴天是佛天,初一、十五、陰天、雨天是鬼天,對礅豬老司和養豬戶不吉利,或者會把豬礅死,或者豬礅了會生病,長不大。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可能是地球運轉,大氣變化,月亮引力及太陽有消毒殺菌作用。

礅豬的講究

礅豬老司的工錢是不用“斷”的,天下一道價,這是指一個縣級行政區價錢是統一的,一般每礅一頭豬,以出售一公斤毛豬價為礅豬錢。礅豬致死要賠償養豬戶主十倍礅豬錢的鈔票,也是民間統一約定俗成的,不會形成糾紛。因此,礅豬老司遊走江湖與養豬戶都很客氣。有著密切的親和關係。
礅豬老司為了本門技藝的精益求精及社會的影響力,經常約會進行礅豬技術“比武”,相互切磋技藝,標準是以再快的速度把籽(卵巢)礅出,達到爐火純青程度的老司頭一至二分鐘就能完成任務。甚至探指能摘雙籽(卵巢)。但也有手藝未精者逞能,慌亂時,未搗破腹膜,使腹膜向內隔離,隔著腹膜探找卵巢,結果是挖不出卵巢,下不了台階,或者搗破腹膜後,攪亂腸管(貶謂:“翻豬肚”)探找不到卵巢,將腸系膜脂肪帶出,使之卡在切口,被行內手藝老司當作笑柄,“不會礅豬會挖油”,而在社會傳聞。
“六畜興旺豬為首”,這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歷史以來社會經濟、生活及廚用肉食習慣所形成的普遍認識。所以長期以來廣大農民都習慣偏重於養豬生產,養豬數量居畜牧業生產之大頭,特別是建國後,各級政府部門都把養豬生產作為畜牧業發展支柱產業來抓。五十至七十年代,農民留有自留地,副業收入主要以養豬為主,家家戶戶普遍養豬,年出欄數量最高達到二十多萬頭。七十年代期間的十年是樂清礅豬老司生意鼎盛時期,礅豬業務非常忙,年收入比一個工程師工資都高出三至五倍。活躍於這個時期民間礅豬老司三十多人,曾經建立過社會團體協會組織,分地盤、自負業務,同時也有蠻者侵略他人地盤,產生糾紛,但最終都會有本門技術威望者出面調停,按規矩解決。所有每個礅豬老司,為鞏固自己地盤,都有師徒傳幾手防身攻擊拳腳之功夫。

礅豬日漸蕭條

八十年代開始,礅豬老司的礅豬生意日漸衰落,至九十年代一落千丈,這門歷史悠久的傳統手藝在樂清民間消(簫)聲匿跡,從此開始再也聽不到悅耳的礅豬簫聲,恐怕這項獨特傳統樂調技藝也就要失傳了,給民間人們多少也帶來幾分怨惜與遺憾。撫今追昔,原因何在?主要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生產格局先進趨向、生產力水平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以及人們對肉食質量的嚴格要求。八十年代後,樂清經濟迅速發展,往日農民養幾頭豬作為經濟收入,已經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所以,養豬生產隨著形勢的發展,逐步趨向於規模型生產、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養豬生產力水平也隨之提高。過去每出欄一頭肉豬需近一年飼養時間,現在,生豬生長速度增快,縮短到6個月,根據動物生長發育規律分析,傳統的礅豬(大挑花)、摘除卵巢的月齡、體重、離屠宰體重與月齡太短,於肉食的質量,全程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都有很大影響,必須趕在一個月仔母豬期間閹割(小挑花)摘除卵巢是最科學的。同時,由於我市鄉鎮畜牧獸醫技術力量,以及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力度的增強,因此,具有悠久歷史流傳於樂清民間的傳統礅豬手藝,經世歷時,儘管是技術提純達到爐火純青之程度,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可憐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用為記載進入歷史。但寄望曾經對發展養豬生產、人們肉食質量作出過貢獻的礅豬老司們,跟上現代養豬業生產的科學步伐,為當代規模養豬的發展,仔母豬的閹割術深入研究,手機鈴響,簫聲再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