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店街

磨店街

磨店街地處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磨店街分為磨店新街與磨店老街。磨店的經濟發展源自於磨店職業教育的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磨店街
  • 地處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
  • 分為:磨店新街與磨店老街
  • 經濟發展源自:於磨店職業教育的建設
磨店街的建成,磨店老街歷史,磨店美食一條街,磨店美食街的發展,磨店圖片,

磨店街的建成

安徽磨店職教城的建成帶動了磨店鄉的經濟發展,也導致磨店的新街拔地而起。302公車直通市區,交通便捷,民眾出行十分方便.磨店街分為磨店新街與磨店老街,新街是2008年才建的,而老街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磨店老街歷史

磨店老街指的是磨店街原來的老街。
在明朝的時候,人氣旺盛的地方叫侍郎鎮,後來毀於戰火。當時的磨店只是旅途中歇腳的小店,但隨著侍郎鎮的消失,四鄉八鄰逐漸往這裡聚積,取代了原先侍郎鎮的地位。
這裡古時候也叫鄉,不過,那時的鄉指的是方位,而非行政機構,實行的是里制。表述的時候往往是磨店地處合肥縣東北鄉“十里”至“二十里”之間,因為在清嘉慶、鹹豐年間,離此不遠的瓦廟稱為“十八里”。
到了清末民初,磨店老街和周邊鄉鎮一樣改為鄉保制,屬東北鄉第二十六保和二十七保範圍。1931年又改用聯保制,老街屬於馬磨聯保管轄範圍。
老街的熱鬧是遠近出了名的,連算命先生都知道,在那裡可以比別處多賺幾個錢。整個磨店只要有生孩子的人家,都來老街找算命先生要五行八字,訂婚前男女雙方也要找算命先生合八字;還有生病要判斷吉凶;甚至經商、修建都要請算命先生“算命”。這樣的活動一直持續到解放初期,經過幾次整頓,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漸漸消失。
提到老街民俗,闞宏軒先生問我,知道什麼是燒香打醮嗎?那在老街也是一種買賣。每當遇到豐收之年、災亂之後、升官發財等異於尋常的日子,就會有人來老街請道徒設壇、結幡,做五至十天的法事,其中有誦經拜懺、吹笛鳴笙、散花解結、取水上香、過天橋、跪五等場面,十分壯觀,引得周圍老百姓紛紛圍觀。
因為磨店是一個農業地區,老街的一些傳統風俗中,大多數含有象徵農業豐收的色彩。
比如年飽魚,每到大年三十要燒魚兩尾,吃“年飯”時擺在桌上準看不準吃,叫“年飽魚”,意思是衣食飽暖,年年有餘的意思。
還有炒秧根 正月十五晚上用香油炒飯吃,叫“炒秧根”。意思是栽秧時秧好拔、根易洗,栽下去秧棵長得好。
而留給老街上長大的孩子深刻記憶的還是摸秋,中秋之夜,孩子們玩火把歸來時,都要在田裡摸一個棉桃或其它農作物叫做“摸秋”,意思是摸到什麼來年什麼就豐收。
遠近聞名的磨店集
十月一唱十月空,
十月初一起南風。
端條板凳攔門坐,
叫聲老闆來算工。
差你工來補你工,
差我錢來是不中。
這是流傳在磨店老街的一首《長工歌謠》里的一部分歌詞,說的是秋季到來的時候,收穫後的長工們要到東家算工錢,並且理直氣壯地提醒東家不得欠薪。
闞宏軒先生說,那時的老街住戶,許多家既是商戶,在鄉村還有田地,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他們還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做買賣童叟無欺,用長工卻不拖欠工錢。
資料顯示,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磨店集一直被各種勢力所把持,雜稅繁重,市場蕭條。最嚴重的是日軍侵占合肥後,貨幣貶值,物價不穩:煙館漸多,賭風日盛。據老人回憶,當時不長的老街上,有煙館13家,賭場20家。
老街以前最繁盛的是棉紗土布交易,但受日貨洋紗衝擊,大多數店鋪倒閉。加上日偽軍勾結地痞流氓販賣煙土,不僅擊垮了其它行業,還摧殘了磨店的許多青壯年人的身體。
磨店解放後在老街上關閉了煙館、賭場,同時鼓勵開店設坊,商店、商販日益增多,物價穩定,買賣公平。與此同時,擴修、擴建老街街道,整修磚瓦新屋,市場重現繁榮景象。
老街集市只在“文革”期間一度蕭條,那時取消了集市貿易,停止集期,商業暫時冷落。改革開放以後,落實了農村經濟政策,實行了生產責任制,發展多種經營,農民生活富裕,生產資料增多,市場更加繁榮,每逢集期,商販雲集,百貨俱備,市容煥然一新。

磨店美食一條街

磨店美食一條街即是在2008年建成的具有徽派建築的磨店新街。
磨店美食文化一條街,是江淮之間乃至全國最長的徽派文化街,集“美食”、“休閒”、“文化”三大主題於一身。磨店人休閒、消費的主要場所,未來將會是磨店的“淮河路步行街”。
磨店美食文化街的徽派建築延伸千餘米,東連煙波蕩漾的少荃湖,西鄰“錦繡王圩”農家樂積聚區,集人文氣息與自然景觀優勢於一身。入口處門頭上“磨店”兩字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徽派韻味著實讓人心頭一亮。長街兩邊矗立的馬頭牆、青磚鋪就的人行道,正好被框在了門頭內。全街長1466米,寬12米,兩側人行道寬7.5米,共建成有挑廊的二層懸山和馬頭牆組成的32幢仿古建築群,商業類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
街兩側附設有廣場、停車場、園林小品等公共配套設施,燈飾、青磚慢行道及附屬建築等基礎設施也全部採用仿古建築,古樸典雅之美縈繞其間。由於是休閒美食街,所以一條街上綠化並不多,但是路面上打掃得乾乾淨淨,非常整潔,唯一不足的是,人行道上還是有亂擺亂放的現象,影響美觀。
既是“美食休閒文化一條街”,自然離不開美食,磨店美食文化街的土菜味道極佳,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食客們大老遠開車前來,與親友一起享受美食。磨店美食文化街不僅土菜有名,它的故文舊事也同樣值得人們去回味,品嘗美食之餘,閒談李鴻章的外傳野史,該是何等愜意。
據了解,這條街總投資達1億元,貫穿全街以李鴻章故事為題材的十座景點正在設計建設之中,投資1000萬元的三下鄉文化廣場水景工程已全面開工。未來,它將會被打造成磨店的“淮河路步行街”。

磨店美食街的發展

合肥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第六屆二次會員大會在合肥市政務新區舉行。會上,磨店鄉“李鴻章美食休閒文化街”被授予“合肥市十大美食街區”光榮稱號,磨店鄉人民政府也成為了“合肥市美食街區十佳單位”之一。 坐落在磨店集鎮的李鴻章美食休閒文化街全長1446米,是江淮之間乃至全國最長的徽派文化街,沿街規劃建設32幢共505間商業門面樓,總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整條街全部採用皖中皖南傳統建築特色,同時吸收徽派建築風格及手法。
街兩側附設有廣場、停車場、園林小品等公共配套設施,燈飾、青磚慢行道及附屬建築等基礎設施全部採用仿古建築,突出古樸美。西出口處設牌樓一座,街門牌坊古色古香,設計別具一格,徽派韻味盡現其中。 隨著磨店區域經濟社會的整體快速發展,美食文化街也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整條街現有餐飲企業50餘家,營業面積約2萬平方米,年營額業在2000-3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左右。
下一步,磨店進一步最佳化布局,加快改造,提升集鎮的品味和檔次。同時結合集鎮自身功能定位,對商務區進行整改,啟動集鎮污水處理、文化廣場、街頭遊園、“廬陽書院”和“磨文化”展覽館等項目建設,把集鎮建設成為融文化旅遊和商務休閒為一體的集聚區。以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城鎮形象吸引人氣,為打造“魅力鄉鎮”加分。
百度地圖

磨店圖片

磨店美食街實景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