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晚照

石門晚照

石門坊,亦稱石門房,又名石門山,位於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山勢曲結南向,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門坊
  • 又名:石門山
介紹,位置,晚照,文化歷史,

介紹

位置

石門坊,亦稱石門房,又名石門山,位於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山勢曲結南向,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逄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王(伯陵)為朝廷忠臣,人們為追念其功德,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到了唐代,增建廟宇,刻佛像,已成為名勝之地,黃冠緇流,騷人墨客,雲集於此,遁跡觴詠。宋、元、明時建成佛塔、神龕。清代、民國時期,續增摩崖刻石,新建文昌殿,構成了古代建築群。

晚照

寺東側陡崖石壁題“晚照”兩個行書大字,氣勢渾厚流暢,乃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衣於帝書。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山石脫落,“晚照”崩圮。同年,衣繡桐、衣文俊重刊,字跡流暢有力。山壁之下,綠樹成蔭,光線幽暗,待日西斜,殘陽返照,一束光柱穿過特殊的山勢,透過林隙,“晚照”光彩頓現,若明鏡高懸幽谷,奇特壯觀,此為“駢邑石門晚照殘”的佳句所由。“晚照”石崖下面,有涓涓泉水,匯於小池,池水清澈。當夕陽直射“晚照”,“金紙”墨跡,倒映池中,微風漾漪,其景特異。

文化歷史

歷代石碑:廟前後有歷代石碑10餘幢,現僅存數方,亦殘缺不全。最奇特的是透亮碑。該碑位於山泉西
側,碑身透亮如鏡,傳說觀其碑能見家中景物。有一楊姓寒門弟子,從戎在外,一天游石門,立於碑前,透見其妻與鄰子有不貞之行,便勃然大怒,厲聲疾呼,但唯山谷應響,而其妻不聞。他朝碑拳打腳踢,妻仍我行我素。他憤怒之極,以頭觸碑而死。後人有題句譏之曰:“嗚呼楊家子,戎馬在邊關。連戰十幾載,不能下鞫鞍;盼娘娘不到,盼妻妻不念;寧可為玉碎,不肯為瓦全;無奈碰碑死,留名譏萬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