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名考異

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家都已熟知。率領湖南子弟兵湘軍“民兵”助清朝剿滅太平軍的曾國藩卻要考查一下,得出結論說酈道元、蘇軾寫的記不是事實。可見曾滌生確有些古板,較真。當時的曾國藩,朝廷說進不退,得勝後裁軍更是到位。滿臣多就其屢敗屢戰戲之,但其內在的勇氣和定力不是一般人可窺。下文可見一斑。

基本介紹

  • 書名:石鐘山名考異
  • 作者:曾國藩
  • 參考:蘇軾的《石鐘山記》
  • 特點:其內在勇氣和定力不是一般人可窺
石鐘山名考異
選自曾國藩(《石鐘山名考異》)
石鐘山之片石寸草,諸將皆辨識,上鐘岩與下鐘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彭侍郎玉麟於鐘山之頂建立昭忠祠。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
譯文:石鐘山上的一草一木,眾位將士都能夠辨認識別,上鐘岩與下鐘岩的下面都有洞穴,可以容納好幾百人,深不可測,形狀就像一口倒扣著的鐘。侍郎彭玉麟在石鐘山的山頂上,蓋建了昭忠祠。於是知道石鐘山是根據它的形狀來命名,而不是根據聲音。酈道元,蘇軾等記述山名的廉潔,都和事實不相符合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