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郵儺文化古村

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是個有八百餘年歷史的村落,位於南豐縣縣城西南10餘公里,交通便捷。該村風光秀麗,民俗古樸。村莊巷道縱橫交錯,有儺神廟、太尹公舊址、世沐坊、真君殿、福主殿、師善堂等建築,另有明清民居46幢。

南豐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儺舞術)”和“江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儺舞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郵儺文化古村
  • 別名:石郵儺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南豐縣
藝術之鄉,回顧歷史,

藝術之鄉

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是個有八百餘年歷史的村落,距南豐縣縣城西南10餘公里,經昌廈公路有直達景區的水泥公路,交通十分便捷。該村山水環境、風光秀麗、民俗古樸、文風昌盛。村莊規模宏大,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保存基本完好,尚有儺神廟、太尹公舊址、東西二位祠堂,世沐坊、真君殿、福主殿、師善堂等建築,另有明清民居46幢,是個難得的文化古村。南豐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儺舞藝術)”和“江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儺舞之鄉”。
石郵儺舞,自漢迄今,世代相傳,仍保持頭人的世襲制,頭人保留著家族的威嚴,掌管著儺班的主要事務。由賦予純迷信色彩的古代祈福、禳災、祭祀性儀式逐漸演變成含娛人、娛神成分的民間舞蹈,並逐漸向戲劇方向發展,形成一項專門的藝術。
村中有座聞名遠近的儺神廟,每年從正月初一至十六日為期半個月的“跳儺”就是從這裡開始。每年舉行儺事活動,外出的村民必定回家參加驅疫,出嫁的兒媳婦也回娘家祈福納吉,更有在外地工作的石郵人為家鄉儺班捐款贈物,“搜儺”日石郵全體村民參與,四面八方民眾觀看,將其作為老百姓自己的盛大節日,成為社區共享的文化傳統。

回顧歷史

早在五十年代(1953年),石郵儺舞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民間藝術匯演,就在京城引起轟動,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六十年代,因文革而停止“跳儺”活動,七十年代逐漸恢復,八十年代,外出匯演日益頻繁。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