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著色劑

石材著色劑是利用石材表面的天然縫隙、毛孔,微小孔洞,來將調製好的滲透劑塗刷到石材表面進行石材著色處理,從而能讓著色後的石材的光澤度基本恢復到原有的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材著色劑
  • 利用:石材表面的天然縫隙、毛孔
  • 包括:石材著色劑和著色稀釋劑
  • 基色:紅、黃、綠、黑、藍
顏色調配,意義,要點,施工方法,

顏色調配

石材著色系列一般包括石材著色劑和著色稀釋劑,其主要可分為紅、黃、綠、黑、藍等基色,使用基色和稀釋劑自行調配出所要求的其他顏色。調配方法是先根據石材的顏色選定一種石材著色劑作為主色調,然後根據所選定的石材著色劑顏色與石材所要求顏色的偏差,利用配色的基本原理,慢慢加入一種或幾種其他顏色著色劑,充分混合均勻,直至所配顏色達到要求為止,顏色的深淺可用稀釋劑進行調配。如果所選定的著色劑只是顏色深淺不合適,則可直接用稀釋劑進行稀釋即可。舉例如下:
1.米黃石材著色劑的配製:先根據石材的顏色選定基本色黃色著色劑約50份,然後慢慢加入紅色著色劑約0-3份和黑色著色劑約0-0.1份,再用著色稀釋劑約0-50份進行稀釋(如:金花米黃石材著色劑的配製約為:黃著色劑99份+紅著色劑1份;黑金花石材著色劑的配製約為:黃著色劑97-98份+紅著色劑2-3份)。
2.淺灰至灰白色石材的色差(包括芝麻白,白麻等),可用黑色著色劑加著色稀釋劑稀釋後處理,稀釋的比例範圍為1:50-200,如有必要,還可適量加入紅色和黃色著色劑,根據石材顏色的深淺通過小試確定。
3.墨綠色石材著色劑的配製:選定綠色石材著色劑為基本色,再加適量的黑色著色劑,或再加入稀釋劑。
4.淺黑色石材著色劑的配製(如芝麻黑):選定黑色著色劑為基本色,再加入適量的著色稀釋劑。
5.橘紅色石材著色劑的配製:選定紅色石材著色劑為基本色,加入黃色著色劑,再加入極少量的黑色著色劑,或再加入稀釋劑。

意義

天然石材存在著顏色的差異,同一礦區、同一礦點的不同部位顏色會有著不同。而客戶需要的石材顏色又強調必須保持一致,這需要從選料、排料、排版來挑選顏色一致的石材放在一個部位,顏色有差異的,暫且只能做庫存產品,使企業增加了成本,天然石材內部結構分布不均產生的色線、色斑、掃花,從荒料外表看不到,只有鋸割後才知道。然而石材特別是其顏色直接關係到飾面石材的優劣貴賤,價格高低,可以說顏色起作決定性的作用,由於顏色在裝飾石材評價中的重要地位和珍貴色彩的石材日益減少,為提高裝飾石材的檔次,石材著色技術就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那么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庫存產品及不合格的產品,將它們變廢為寶?只需使用石材表面(淺部1~3mm)著色,便能有效改變這一難題。利用天然石材進行人工著色,既可使石材製品更加豐富多彩,又可避免因色差問題造成的石材浪費,從而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甚至將石材廢品變為合格產品,以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石材著色後,能讓石材具有色調鮮明、色澤突出,沒有任何負面影響,能讓石材表面的的顏色保持長久不變。

要點

完全著色:當石材的顏色與不著色的石材顏色有差異時,也就是說,整塊石材的顏色偏淺,需要在該石材的表面全部做石材著色處理,使著色後的顏色變深,與不染色的石材顏色完全一致。
局部著色:當該石材(整塊石材)加工面出現兩種顏色時,即陰陽色,在著色時只能做局部著色,對淺的進行著色,以達到同等效果。
批量著色:當某工程生產加工出來的石材顏色不鮮艷、色調暗淡時,需進行全部著色處理後,顏色可達到明亮、表面美觀的效果。
色線、色斑、掃花著色:當出現色淺、色斑、掃花與石材內某顆粒顏色一致,但分布不均勻,出現在某一條線,某一小方塊,某一大部位,可進行局部的最佳化著色,根據石材的顏色利用石材著色系列產品來調製成適合石材的著色劑,進行幾種著色劑的分別描點著色(每隔2~3mm),達到其著色的目的。

施工方法

1.操作時應穿戴防護用具,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2.著色劑使用前應充分搖均。
3.不得用其他液體稀釋著色劑,否則可能影響著色劑的著色效果或引起著色劑失效。
4.大面積施工前,必須先在隱蔽處做局部小試,以確認效果。
5.不要在潮濕和風力較大的環境下施工,否則會影響著色效果。
6.如要對板材進行著色,最好在著色處理後再切割成規格板。
7.因為石材的顏色千差萬別,現有著色劑不可能適應每種石材,如果著色劑顏色與石材顏色不符,可參照石材的顏色,用著色劑的基本色和著色稀釋劑根據三原色原理現場試驗調配(具體的配色方法將在後面的章節中作進一步的介紹)。
8.對於石面顏色不均勻的石材,必要時,可用各種顏色的著色劑分步疊加進行著色處理,以達到石面上多種顏色並存的效果。
9.如果有未滲入石材內部的著色劑乾結在石材的表面上,可用鋼絲棉加水進行擦洗。
10.石材著色後,如果再將石材表面進行防護處理,使用效果更佳。
11.如果著色劑污染了其他物體,必須用專用清洗劑進行清洗。
12.儲存於陰涼通風處,遠離兒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