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店鎮

石佛店鎮

石佛店鎮地處蓼東平原,位於河南省固始縣東南19公里處,轄14個村街,198個村民組,1.1萬戶,4.26萬人口,總面積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萬畝,宜魚水面0.6萬畝;位於北緯32.4度,東經115.47度,屬沖積平原區,年平均氣溫16.8度,年降雨量1066-1400毫米,無霜期228天。全鄉地勢平坦,土壤崗畈兼備,適宜種植糧油、蔬菜及林果等,主要農產品有水稻、油菜、玉米、菜豆、魚類等十多個品種,堪稱“魚米之鄉”,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佛店鎮
  • 別名:魚米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固始縣
  • 下轄地區:14個村街,198個村民組
  • 地理位置:地處蓼東平原,位於固始縣東南19公里處
  • 面積:63.8平方公里
  • 人口:4.26萬人口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6.8度,年降雨量1066-1400毫米,無霜期228天
  • 車牌代碼:豫S
  • 耕地:3.16萬畝
  • 農作物:水稻、油菜、玉米、菜豆、魚類等
概況簡介,行政代碼,優勢條件,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再度攀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經濟持續加速。,——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社會政治大局和諧穩定。,——集鎮建設步伐加快。,歷史沿革,

概況簡介

石佛店鄉地處蓼東平原,位於固始縣東南19公里處,轄14個村街,198個村民組,1.1萬戶,4.26萬人口,總面積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萬畝,宜魚水面0.6萬畝;位於北緯32.4度,東經115.47度,屬沖積平原區,年平均氣溫16.8度,年降雨量1066-1400毫米,無霜期228天。全鄉地勢平坦,土壤崗畈兼備,適宜種植糧油、蔬菜及林果等,主要農產品有水稻、油菜、玉米、菜豆、魚類等十多個品種,堪稱“魚米之鄉”,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

行政代碼

代碼
城鄉分類
名稱
411525115001
122
街道居委會
411525115201
122
餘慶村委會
411525115202
122
411525115203
121
中閘村委會
411525115204
220
勝湖村委會
411525115205
220
夏營村委會
411525115206
220
龍潭村委會
411525115207
220
411525115208
220
漂橋村委會
411525115209
220
411525115210
220
鄧廟村委會
411525115211
220
胡窪村委會
411525115212
220
瓦坊村委會
411525115213
220
柳溝村委會

優勢條件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它古屬楚地,春秋時期,安豐國曾建都本鄉龍壇寺,當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專家楚相公孫叔敖所修建的“百里不求天灌區”工程清河源頭就在境內,至今遺址仍清晰可見,楚漢之爭時項羽曾在次安營屯兵。這裡也是紅色根據地,現在還留有許多紀念文跡。
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
受楚漢粵韻影響,教育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在八十年代中前期,石佛高中就享譽中原教學質量在全地區農村高中名列前茅,先後走出專科以上的各類人才3000餘名,研究生百名以上,博士生26名,僅餘慶村高房組就有碩士以上十餘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莊”。全鄉民間文化各具特色,所組建的大別山鄉音藝術團演變大半箇中國,跑旱船、扭秧歌等曲藝精品豐富著民眾生活,農民文化中心是全省一流的鄉鎮文化活動基地,納入全國“百縣千鄉工程”,開展內容豐富多采。
交通便利,生態優雅。
國道312線貫穿南北,羅葉汽車高速掠境而過,連線豫皖兩省的幹道一雙石路東西相切,淮河幹流一史河西臨相依。如今,全鄉600萬株池杉把農田劃分為320個格線,環境優美,空氣新鮮,人民生活空間良好,被評為“國家生態示範鄉”、“國家生產先進鄉”、“省平原綠化達標鄉”、“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等稱號。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鄉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271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24萬元。全鄉勞動力總數1.95萬人,占總人口48%,農業人口3.65萬人,占總人口89.9%,常年及季節性勞務輸出人員在1.4萬人以上,占總勞動力的71.8%。
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鄉人民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埋頭苦幹,克難攻堅,圓滿完成了鄉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魅力石佛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綜合實力再度攀升。

全鄉生產總值31600萬元,增長16.5%,財政收入487萬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80萬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4272元,增長9%。鄉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較上年提高5個位次。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32955噸,油菜總產1393噸。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原有渠系。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富餘勞動力就地向商貿、建築、服務業轉移步伐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迅速。

——工業經濟持續加速。

實現工業增加值6950萬元,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多家,朝陽林業開發、金鑫皮具、道發鋁業、液化氣站、蓮花鈦白粉廠等一批企業運行良好。民強塑膠顆粒機製造廠、柳溝鑫盛合板廠、金平木門廠、孫祥春華美家具廠、友富家具廠等20多家民營企業,產銷兩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石興路、文化路硬化配套;新街開發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清河110千伏變電站建設;行政便民服務中心辦公樓建設;計生服務中心形象化建設;餘慶村太和到地攤組660米渠道硬化;農貿大市場建設;安全飲水工程;柳溝村扶貧整村推進工程;夏營國小十二班教學樓建設等十件實事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鄉域經濟發展增強了後勁。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全年共落實惠農資金400多萬元。教育工作得到加強。全年爭取資金71萬元,對夏營國小等3所學校進行了整修和改造。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新建標準化衛生室2所,認真做好手足口病和食用三聚氰胺奶粉嬰幼兒篩查治理工作。全鄉無重病,無死亡病例。全鄉參加新農合農民2700人,參合率70%以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計畫生育率達95%,計畫生育工作逐步步入規範化軌道。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正式啟動,全鄉參保467人。五保低保資金全部到位,低保面得到鞏固。

——社會政治大局和諧穩定。

重視安全生產,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以創建“平安暢通鄉”為載體,提高全鄉人民交通安全意識,完善交通安全設施。以“平安創建”為主體,深入開展嚴打鬥爭,建立治安聯防制度,落實群防群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高度重視來信來訪工作,及時排查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榮獲市級信訪工作“四無”鄉鎮稱號。

——集鎮建設步伐加快。

以“六城聯創”為抓手,大力提升城鎮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平。多方籌措資金近500萬元完成了老街改造和新街開發建設的配套工作。通過舉全鄉之力,抓硬體建設,達到了基礎設施“八有”要求。強化集鎮管理,解決了髒、亂、差問題,基本實現了“六無”要求。[1]

歷史沿革

2011年10月25日,石佛店鄉正式舉行撤鄉建鎮揭牌儀式,改制為石佛店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