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山景區

石佛山景區,位於延平區茫盪鎮筠竹村上瓦,與三千八百坎景區和南針廠為鄰,離城區5公里,總面積553公頃,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茫盪山的一個精華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佛山景區
  • 地理位置:延平區
  • 離城區距離:5公里
  • 總面積:553公頃
石佛山景區,出行指南,預訂須知,附近酒店,石佛山美食小吃,

石佛山景區

位於延平區茫盪鎮筠竹村上瓦,與三千八百坎景區和南針廠為鄰,離城區5公里,總面積553公頃,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茫盪山的一個精華景區。地處武夷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南端,為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19℃,石佛山景區峽谷長6公里,谷口開闊,有百畝田園、千頃毛竹、萬株野蕉,滿目蔥籠,有“未到名山夢已斷”之感。

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石佛山景區屬於次原始森林的自然生態環境,區內峽谷幽深,危岩嶙峋,翠木蔥鬱,飛流瀑布;石佛天成,摩崖石刻,古寺遺蹟,動人傳說。景區內共有6條溪澗,每條溪澗邊藤條古木蔥鬱,飛流瀑布傾瀉。具備開發為集游山、玩水、修學、健身、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條件。其自然與人文景觀主要分布在石佛區、衍麓區和瀑布區三個區域內。
(一)自然景觀
1、具有豐富的動、植物品種。景區記憶體有已鑑定的昆蟲45科315種,有珍稀動物黑熊、岩羊、雲豹、蘇門羚、白鷳及多種飛鳥;森林覆蓋率為93.6%,樹種97科、285屬、678種,植物品種超過1300多種,是歐洲植物品種的2倍,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就有20種,主要有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第三紀孑遺植物活化石刺桫欏,二級保護植物銀杏、鐘萼木、傘花木以及三級保護植物沉水樟等。景區內有竹山15公頃,翠綠蔥蔥;林間生長著一種叫酸棗的野果樹,其果酸中帶甜,是野果中的佳品;在狹長的峽谷里還分布著大片的野生天然芭蕉林,可為遊客增添不少野外情趣。此外,公園內還有一株千禧古樟樹,樹身高32米,胸徑1.3米,另一株樹從古樹空腹中穿出,為山中一美景。令人廣為讚譽的還有兩種被命名為“幸福家庭”和“捆綁夫妻”樹木,遊客嘆為觀止。
2、七級瀑布群。瀑布群落位於景區的右側峽谷,依山勢在不同海撥高度分布。據勘察,石佛山景區瀑布群共有十級,落差20-80米不等,是集茫盪山之水從高山奔騰而下,瀑布飛流氣勢磅礴,周圍環境清幽秀美,遊人趨之若渴,近之欲樂,為不可多得的瀑布奇觀。每級瀑布都有其不同的特點,穿梭於一瀑一景間,遊人百看不厭,是觀光、休閒與健身的理想勝地。其一級至七級瀑布,分別為仙女瀑、回龍瀑、壽星瀑、仙子瀑、雙龍瀑、臥龍瀑和飛龍瀑,可供遊人觀賞。由於石佛山景區森林茂密、瀑布眾多,空氣中負氧離子豐富,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造就了石佛山景區的天然氧吧。

圖片圖片

3、天成的石佛。石佛高几十米,乃天工巧成,而非人工所為。一尊天然玉成的石佛雄峙於峽谷之上,兀立挺拔、慈祥專重,神形畢肖,酷似一尊立佛,為遊人所崇拜與敬仰。石佛旁有一小鷲峰,狀似鷲鳥,宋人曾子方過此,留下讚美詩句:“面前山好無人識,定是飛來小鷲峰。”然而要想見石佛,必須先過佛門,過佛門心要虔誠,頭頂有塊大石頭,從此經過無一例外都得躬身而過以示崇敬,為此人們常言:“未見石佛山,身先彎三彎”“低頭拜石佛,抬頭望石佛”。
4、煉丹台。在石佛的正對面越過一塊巨石,有一個三面絕壁的山峰,峰頂象一個平台叫煉丹台,台上有一圓石,叫做煉丹灶。據此,把該山峰稱為煉丹峰。
5、佛光洞。也稱藏經洞,洞口離路面幾丈高,可用繩攀援而上。洞深近百米,寬約2米。據說洞中有個天窗直通上洞,上洞可通煉丹台,漢時南平人衍客就是從上洞到山頂煉丹成仙的。
6、天然化石。石佛山景區不僅保存有第三世紀孑遺植物的活化石刺桫欏,而且還保留下史前植物化石。如果遊人幸運的話,在溪澗中、在山體石塊中偶然可以找到植物化石,增添遊人的科考情趣。
除以上自然景觀之外,公園還有涼傘峰、望月台、望佛台、拜佛台、觀鷲台、棋盤石、蠟燭岩和其它待開發的諸多景點。

(二)人文景觀
石佛山景區以“近城、幽深、奇險、景佳、生態美”為著稱,自古就有悠久的人文景觀、歷史遺存,歷代名人留下諸多詩讚。很久以前古人因知道此山中生物的古老和清泉的長流不竭,所以又稱石佛山為演仙山、含源山。志書又曰:晉朝時有一姓衍的人,避亂隱居結廬煉丹於此,丹成合家成仙升天,後人故又稱石佛山為衍仙山。
1、摩崖石刻。據說,石佛山景區有摩崖石刻數十幅,至今發現的只有幾幅,其中以陳宓的摩崖石刻最為著名。陳宓,莆田人,宋嘉定十四年任南劍州知州,他先後數次來石佛山覽勝探幽,留下多處石刻,在修稧洞附近留下一幅約200餘字,其內容描述了當時陳宓聽說延平山水名勝是石佛山,且石佛山距城關又不遠,便擇春暖花開的日子與人同游,對沿途景觀美不勝收,在陶醉中覺得好象置身於廬山、武夷山、天台山和雁盪山名勝之中。此外,由山門進山約200米的路邊有一元代摩崖石刻,記載了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元朝蒙古族人統治中國,漢族人不能擔任正官,只能由蒙古人擔任各地行政機關的達魯花赤(達魯花赤為蒙古語,意為鎮壓者、制裁者、蓋印者)一事。該石刻內容簡短,言簡意賅,清楚表達文意,為不可多得遺蹟。
2、朱熹詩讚。朱熹在延平拜師求學和講學時,看到劍浦縣(今延平)著名畫家黃卓描繪石佛山而創作的兩幅《延平望春》圖,十分讚賞石佛山,於是欣然命筆寫下五絕詩兩首,表達春日遙望石佛山的情感。其中一首詩曰:“方舟越大江,凌風下飛閣。仙子去不還,蒼屏倚寥廓。”頌揚了石佛山衍客煉丹成仙的動人故事和山水之美。

3、蓮花禪院。為宋紹興二年(1132年)所建,距今已有875年歷史,後毀於火,現僅留廢基遺址。因院址對側有塊大巨石,猶如蓮花之柄,四面山峰如蓮花之瓣,故取此名。古時這裡曾一度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摩肩接踵,謁拜佛事。故南劍州知州陳宓、通判鄭起沃、儒學教授葉克等達官貴人常來進香,文人墨客也常來於此。宋紹興、嘉慶年間,石佛山除建有蓮花禪院外,還建有彌陀庵、明秀庵、中岩庵、文惠王廟、追遠堂、廣教寺、暗淡寺、寢隱堂以及中山堂等十餘所寺院。可見,石佛山自古以來就是佛教盛事活躍之靈地。
4、修稧洞。從陳宓摩崖石刻往裡走幾步,有一個2米見方的幽深小洞,洞口題刻“修稧洞”三字,是遊人最喜愛的景點之一。修稧也叫春稧,是一種古代民俗,每年農曆三月三,人們成群結隊進山,在水邊嬉遊采蘭,以驅除不祥,文士騷人則在修稧洞附近聚會吟唱、流觴。所謂流觴,即在上游放置酒杯,內盛適量的酒,然後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是勝者,只有勝者才能享受飲酒的待遇。後來修稧活動就演化為陽春三月文人學士相約到水邊稧飲踏青嬉戲的一種風雅之舉,可見自古以來石佛山就是人們嬉遊踏青的理想之地。
除以上人文景觀外,石佛山還流傳著美麗的傳說,留下許多文人學士對石佛山的讚美詩句,為不可多得的石佛山景區文化。

出行指南

石佛山風景區乘車路線: 汽車:浦南高速南平北入口下,南平市區方向2.5千米,安豐橋南平紡織廠2.5千米火車:南平站或南平南站下,轉2路公車終點下飛機:武夷山機場,轉火車2.5小時,高速汽車1.5小時到南平

預訂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24小時營業。
② 兒童票:身高1.1米—1.3米購優惠票。
③ 憑老年證70歲以上購優惠票。

附近酒店

武夷山如家快捷房價¥149起
南平武夷山悅華¥628起
武夷山世紀桃源¥178起
武夷山遠國際¥410起
南平海晟國際大¥395起

石佛山美食小吃

佛山美食
籠仔飯
籠仔飯的最大特點是香濃的飯里浸著濃濃的荷葉香,這是由於荷葉緊緊包裹著飯長時間蒸的緣故,當然並不僅僅如此。
荷葉籠仔飯的味道和煲仔飯很相似,香噴噴的,味道濃厚,有香菇雞、腊味、滷味、海鮮飯等品種供人們選擇。煲仔飯有厚厚的鍋巴,用勺子一挖一挖地感覺蠻有趣,而荷葉籠仔飯就沒有這么麻煩,濃香中飄著荷葉的淡淡清香。創作出荷香飯的靈感來自廣東的傳統食品糯米雞。
籠仔飯吃起來香,做來也複雜,籠統說是要把飯先炒後蒸。以最受歡迎的香菇雲耳滑雞籠仔飯來說,先將荷葉飛水,瀝乾後放上芫荽、紅椒和蔥段,將雞切件抹乾用醃料醃好,再放調料和雲耳一起炒,之後勾芡。用蛋炒好米飯,放在雞和雲耳上面,用荷葉...
籠仔飯
籠仔飯的最大特點是香濃的飯里浸著濃濃的荷葉香,這是由於荷葉緊緊包裹著飯長時間蒸的緣故,當然並不僅僅如此。
荷葉籠仔飯的味道和煲仔飯很相似,香噴噴的,味道濃厚,有香菇雞、腊味、滷味、海鮮飯等品種供人們選擇。煲仔飯有厚厚的鍋巴,用勺子一挖一挖地感覺蠻有趣,而荷葉籠仔飯就沒有這么麻煩,濃香中飄著荷葉的淡淡清香。創作出荷香飯的靈感來自廣東的傳統食品糯米雞。
籠仔飯吃起來香,做來也複雜,籠統說是要把飯先炒後蒸。以最受歡迎的香菇雲耳滑雞籠仔飯來說,先將荷葉飛水,瀝乾後放上芫荽、紅椒和蔥段,將雞切件抹乾用醃料醃好,再放調料和雲耳一起炒,之後勾芡。用蛋炒好米飯,放在雞和雲耳上面,用荷葉包好後放入蒸籠里慢蒸,荷葉的香味慢慢浸入飯里,就是這地道的中式新品籠仔飯。
雙皮奶
據說當年順德一位叫河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鋪吳老闆的祖先,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將清晨新擠的水牛奶煮開,趁熱倒在碗裡,熱氣會使鮮奶表層結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卻之後,再留皮去奶,而後再在倒出的牛奶里添加細糖和蛋白質,放到火上去燉,不久就又可以結出一層皮來;把燉好的牛奶倒回原來的碗中,由此定名為雙皮奶。要吃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層滑爽厚道。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州人的至愛,你看天河宏城廣場旁的文信老鋪川流不息的人群,就知道它多受歡迎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