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對於音樂的迷戀,並沒有行內與行外、商業與獨立之分。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只會把音樂分為兩種:好聽的,和不好聽的,當然劃分的界線的哪裡因人而異,但對於阿麥書房來說,好聽的音樂,是品味、是格調、是感覺,並不受音樂類型和市場因素所束縛。這就正如我們首張唱片合輯《看不見的城市漫遊》之面世,是一件關於好聽音樂的事,也是充滿感覺的偶然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 專輯語言:國語,粵語
  • 專輯歌手:合輯
  • 發行時間:2005年2月28日
  • 發行地區香港
內容介紹:,專輯曲目:,

內容介紹:

⊙關於《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不經不覺,阿麥書房開業至今已大半年,在堅守“咖啡書音樂”風格的過程里,音樂,推動著我們的生成,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向聽眾推介不同的音樂,也認識了不少漫遊於商業建制以外的獨立音樂人,當中的交流和共鳴讓我們更加堅信:音樂的創作是無疆界的。
走獨立音樂路線的音樂人,擺脫了大型唱片公司的束縛,暫忘商業上的考慮,盡情地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創作自己喜歡的音樂,好讓知音人一同分享,而阿麥書房作為一間多向度的二樓店,亦致力為這群獨立音樂人尋找知音人,同時也為聽眾尋找屬於他們的獨立音樂。
就是為了擔當這一道橋,《看不見的城市漫遊》,仿佛成了必然。⊙關於阿麥書房
看不見的城市漫遊看不見的城市漫遊
阿麥書房一直為都市人打造創意文化生活,由書本到CD,由電影會到座談會。成立不到一年,已舉辦過超過20場音樂會,除全力支持本地創作單位外,更積極引入具國際水準的高質素音樂。如在2004年6月籌辦的“Salute to Music系列:六月的自主Celebration”音樂會,便邀得於日本Laptop電音派系享負盛名的Piana及World's End Girlfriend前來香港,為聽眾帶來難忘的音樂經驗。近來,阿麥書房籌辦的音樂更衝出書店環境,不論是戶外的、輕鬆又充滿力量的2個書展音樂會(2004年11月的牛棚書展及書節),抑或是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世界級人聲實驗音樂會,均獲得觀眾好評。而阿麥書房自家出品的首張合輯,結合四個優質本地音樂單位與及港、台、三地Illustrators,亦於2005年1月中面世。
⊙參與音樂單位
《看不見的城市漫遊》合輯包括四個獨立音樂單位:嘉琳、inLove、aniDa以及The Marshmallow Kisses。最初我們曾與嘉琳討論過如何從阿麥書房出發,推廣本地獨立音樂創作,除了售賣不同類型的唱片外,集合一班有共同目標和個人堅持的獨立音樂人製作合輯,無論從推廣或創作的角度上,Y esya音樂網推薦下載,都是甚具價值的,亦是順理成章。
在考慮過各種可能性之後,我們決意撮合嘉琳、inLove、aniDa、The Marshmallow Kisses這四個獨立音樂單位籌劃《看不見的城市漫遊》合輯,他們的音樂風格不盡相同,但對音樂創作質量和取向都有著自己的執著和堅持,而風格上的微妙差異亦能為合輯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此外,我們亦十分榮幸邀得著名音樂人Adrian Chan參與製作,為合輯的音樂生色不少之餘,也成就了這件既精采又盎然的美事。
⊙合輯主題:“城市”與“旅行”
在合輯的構思過程中,一直都希望為合輯訂立一個主題,除了統一四個單位的音樂之外,亦希望藉音樂表達他們對主題的一點想法。在考慮過不同的主題之後,我們都一致敲定以“城市”與“旅行”作為合輯的主題核心。
阿麥書房位處銅鑼灣,而銅鑼灣正正亦象徵了香港這個城市的獨特變化,我們可以在書房裡遇到來自其他城市的遊人,同時間,在香港生活的人亦可以從書房出發,展開一場到其他城市遊歷的旅程。
“漫遊”一詞令人想起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筆下的“漫遊者”(flaneur)形象,一種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旅行經驗。在一個城市漫遊,不是要到城市的旅遊點觀光,而是要從在城市中溜?的經驗里,細味箇中的生活態度,感受城市起落流轉的脈搏。不過,真正的漫遊並不一定要遠走巴黎,畢竟歐陸式的民風與我們的生活格調實在有點格格不入,反而一些同是以中文溝通,卻又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城市,當中所衍生出來似近或遠的細微差別,在漫遊者的眼中,反而更令人迷醉。
一個星期五的黃昏,在翻閱過大量參考資料後,一個充滿詩意的書名忽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這部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作品中所敘述有關城市的真實與虛幻交錯,居然不謀而合地跟合輯的“城市”與“旅行”主題勾上了,自此便出現了《看不見的城市漫遊》這個名字。合輯中的音樂藉主題引發靈感,並伸延至唱片封套設計上:各獨立音樂單位成員的照片,配上鄰近城市插畫家畫筆下所呈現的城市感覺,為合輯建構出在音樂以外的另一種深層意義。
⊙插畫Illustration
除了音樂部分,三位分別來自香港、澳門和台北三個不同城市,各具迥異風格的插畫家的作品,亦是構成《看不見的城市漫遊》合輯重要元素。
第一位是香港的插畫家二犬十一咪,她擅於以敏銳的直覺,在作品中展示個人生活中的悲傷與歡愉,她畫筆下的城市,充滿強烈的色彩,構想大膽創新,卻又不失童真和調皮。邀請她為合輯繪畫香港的城市感覺,實不作第二人選。
因為“邊度有書”的原故,我們有幸找上了澳門的插畫家筷子基六樓。筷子基六樓的畫風詭異,卻又能帶出他對澳門城市景觀的細膩觀察,儘管這些觀察往往令人焦慮不安,但從他作品中的人物模態,我們可以感受到插畫家對城市的某種恐懼感。
最後是來自台北的凱西陳。凱西在台灣插畫界和文具界可謂紅透半邊天,甚至在香港插畫界也是享負盛名。她俐落而趣致的人物造型隨處可見,就算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也必定認得她的插畫。在云云台灣新舊插畫家中,我們能夠邀得她參與合輯的插畫部分,實屬榮幸,而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的牛棚書展中,凱西更親臨現場與香港讀者見面,自然是難能可貴。
三位插畫家不但一口答應參與合輯的創作,亦為illustration的crossover設計提供了不少寶貴意見,為合輯的生成貢獻良多。
⊙封套設計意念
在唱片封套的設計意念上,為了呼應《看不見的城市》一書中的虛實交錯之感,我們著意把各音樂單位成員的照片,以及插畫家的畫作分別構置在封套設計上,藉此營造出“實”與“虛”兩種不同城市形態互相穿梭之感。
“實”的方面,我們有幸邀得著名舞台攝影師張志偉親自操刀,為各參與音樂單位的成員在阿麥書房的天台上拍攝封套照片。在這個銅鑼灣的鬧市里,除了見到繁榮的百貨大廈和極盡鉛華的廣告板,亦散落著舊式的唐樓建築和天台上的“魚骨”,拱貼成典型的後現代城市景觀,切合了城市的模糊形態。而一眾音樂人亦在拍攝其間親自挑選心儀的“旅行物品”作為道具,令合輯的主題更加顯現。
“虛”的方面,則交由跟阿麥書房合作無間的設計師鄭嘉偉負責。三位插畫家每人分別設計了一個人物造型,以及配合人物造型的二又三分之一幀配圖。人物印製在封套的牛油紙圈上,靈活的設計可讓牛油紙圈在三位插畫家的配圖上左右移動,象徵了人物在想像的城市中漫遊一般,從而帶出《看不見的城市漫遊》合輯的漫遊感覺。
⊙Notes for看不見的城市漫遊文:嘉琳
01三人煩- aniDa曲:aniDa詞:aniDa編:Steve Lee/Randy Ho/蔡志浩
aniDa的demo原是綺貞系的校園Folk,但超愛五月天的aniDa和嘉琳忽發奇想,找來一班“band仔”朋友free jam,在好友Justin Siu的Innonation里同步錄音,能量型的Garage Rock版本“三人煩”就在這即興的一晚誕生。
錄音過後,大家都汗流浹背,像背了20kg的backpack跑呀跑,成功“逃到天涯海角”,開始漫遊!
02 After Leslie -嘉琳/Adrian Chan曲:嘉琳詞:游思行編:Adrian Chan
嘉琳的曲寫於2003年Leslie Cheung逝世後的一星期,紀念了偶像Leslie的離去。後來想起監製Adrian Chan是Leslie的音樂好友,於是找來游思行寫了一個嘉琳和Adrian因Leslie而相遇在咖啡店的故事,再“說服”Adrian處女開腔合唱。Bossa Nova的吉他聲和不太純正的“法式”國語交錯於Monmarte的Caf和CWB的Mackie Study之間……
03 Interlude 1 -飄著- The Marshmallow Kisses曲:Peter@MMK詩:Edine@MMK編:Peter@MMK
旅途上的一切景物隨火車前進而往後退,變成過去。但回程時,它屬於未來。Edine@MMK的詩和專輯概念天衣無縫,以兩種語言娓娓道來在旅途上的無奈和淡淡的哀愁。
04失蹤者-嘉琳曲:嘉琳/Steve Lee詞:陳銘匡編:Steve Lee
2001年暑假,東京留學時,好友突然失蹤。嘉琳理性地用犯罪學書本上的方法尋遍這東洋市,不果。唯有寫一首歌。
2004年聖誕翌日,在南方的好幾個城市,數十萬人遇到世紀“津波”(Tsunami),這一首歌也同樣獻給他們:“懷著信念,直至重獲他心跳”。
05沒開啟的信- inLove曲:Daniel@inLove詞:Lu@inLove編:inLove
愛人出走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拉遠了。但離開後,更覺雙方可貴,距離又不再打緊了。inLove的Daniel和Lu ?手訴說愛怎樣戰勝距離。
06 Interlude 2 - Sliding Landscape - The Marshmallow Kisses曲:Peter@MMK詩:Edine@MMK編:Peter@MMK
離開家,因為好奇,因為有夢。但世界並不完美,悲愁歡樂都被不夜城吞沒了,剩下還有什麼?MMK短短的interlude再次為專輯的起承轉合起重要作用。
出走很久了,起程回家吧!
07 Travelling Home - aniDa曲/詞:aniDa編:Peter@MMK
離開是為了回來。從旅居地回去屬於自己的家,在天空飛翔之際,忘掉過去的面孔,掛念家的人和事。重回舊地,卻是重新開始。
感謝Peter@MMK的編曲,曲末的45秒弦樂使人萬里長空中仍感動落淚。
08 Farewell to Summer - inLove/嘉琳/aniDa曲/詞:Lu@inLove編:inLove
初秋星期天早上,跑到紅葉鋪地的石路,吸無盡的新鮮空氣,有無盡的歡愉。Farewell to Summer說的是夢想、探索、和無限的可能性。
很慶幸inLove貢獻了這感人一曲,以開懷的adlib為這<看不見的城市漫遊>暫劃上句號。
無論身處哪個城市,碰見過幾多臉,還是要向前走。
活著走,就有夢!

專輯曲目:

01.三人煩
02.After Leslie
03.Interlude 1
04.失蹤者
05.沒開啟的信
06.Interlude 2
07.Travelling Home
08.Farewell to Summe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