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曲子戲

眉縣曲子戲又稱眉鄂,俗稱“曲子戲”,文人慣稱為“清曲”,是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傳統民間小調,屬中國四大聲腔之一的弦索腔,秦腔聲腔的分支。因產生於陝西的戶縣和眉縣兩地而得名,又因其曲調纏綿悱惻,使人入迷,故又稱“迷糊”。以其婉轉動人的曲調和生動細膩的劇情而感染人,民間流傳有“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戶天下傳”的說法,原為清唱,清嘉慶、道光年間發展成為舞台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眉縣曲子戲
  • 又稱:眉鄂
  • 俗稱:“曲子戲”
  • 文人慣稱:為“清曲”
演唱形式分類,曲目及其代表作,

演唱形式分類

眉戶劇的演唱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唱到底,很少說白的演唱形式。另一種是有白、有唱、有表演的舞台演出形式,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板胡、海笛為輔助樂器。眉戶的唱腔不同於秦腔的高昂激揚,而有更多的委婉細膩,曲調十分豐富,僅解放後收集整理的就達二、三百個,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說。大調以唱悲情為主,如《老龍哭海》、《羅江怨》、《老五更》等;小調以唱喜劇為主,如《採花》、《銀紅絲》、《一串鈴》等。眉戶的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板胡、海笛輔之。

曲目及其代表作

眉戶的傳統劇目有180多種,代表劇目有《張連賣布》《刺目勸學》《鬧書館》《李彥貴賣水》《拾萬金》,20世紀50年代陝西戲曲研究院眉戶劇團編演的《梁秋燕》產生過很大影響,在關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說法,其主演李瑞芳享譽全國,《兄妹開荒》《夫妻識字》也是眉戶劇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