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道觀遺址

相山道觀遺址位於江西省崇仁縣相山頂峰,始建於南宋,祀祭的是梅福、欒巴、鄧紫陽和葉法善四位現實生活中的凡人,梅、欒為官關心百姓疾苦,鄧、葉通曉陰陽地理,率領百姓修渠築堰,俱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與一般道觀祭祀虛無縹緲的仙人有很大的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山道觀遺址
  • 位於:江西省崇仁縣相山頂峰
  • 始建於:南宋
  • 占地面積:5538平方米
建築材料單一,就地取材,全部以石料建造,不用卯榫以及其他粘合物,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建築結構特殊,以石制拱券作屋頂,牆體和岩石上有摩崖石刻。相山道觀遺址成金字塔狀,規模巨大,是我省現存體量最大的道觀遺址,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藝術與技巧,也體現了建造者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山道觀遺址是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經現場採集的物證和文獻記載,認為這座道觀始建於南宋。相山新殿是“四仙祠”主體部分,相山老殿則是“四仙祠”的原建部分。
相山道觀新殿遺址占地面積近5538平方米。相山道觀全部由石頭砌成,分4個層級,每一層級都是四方形。山門上刻有4個斗大的合體字,拆開來念應為“相山天共,巴陵道岸”。進入山門,有多處石刻,右邊一塊3平方米左右的巨石上密密麻麻刻著近20列文字。新殿主建築為萬福宮,有四座大殿,四幢廂房,總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新殿東北角有一塊巨大的棋盤石,南北兩面各有一塊大石,猶如兩把石凳。
相山道觀遺址建築十分奇特,遺址全部是用不規則的亂石砌成,大小石頭之間沒有用泥漿、石灰或任何材料;相山道觀建築群上到處可見上千斤重、甚至幾千斤重的巨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