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省立第七師範紀念館

直隸省立第七師範紀念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北關的邯鄲學院大名分院校園內,始建於1983年,2009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11年經省市批准重建新館,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2013年10月23日新館正式開館,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題寫館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直隸省立第七師範紀念館
  • 類型:紀念館
  • 隸屬河北省
  • 建立:1983年
  • 開館時間:2013年10月23日
簡介,歷史,

簡介

直隸省立第七師範紀念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北關的邯鄲學院大名分院校園內,始建於1983年,2009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被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11年經省市批准重建新館,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2013年10月23日新館正式開館,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題寫館名。

歷史

邯鄲學院大名分院(原河北大名師範學校),前身是“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創建於1923年,1926年建立中共黨團組織,1927年大革命前師生黨員就有40餘人,1929年師生中黨團員和反帝大同盟等進步組織成員多達200餘人,占全校人數的三分之二還多。這些進步師生深入直南、豫北、魯西廣袤地區30餘縣開展革命活動,點燃火種,形成燎原之勢,為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學校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有王從吾、平傑三、劉漢生等40多位省部級以上高級幹部;有裴志耕、鐵瑛等5位解放軍將領;有栗匯川、司枕亞100餘名司局級幹部;有解蘊山、李大山等40多位革命烈士,還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藝術家等。學校創始人謝台臣是我黨早期優秀黨員,被譽為革命教育家,他提出的“以作為學”教育主張和“為革命培養人才”的辦學方針,在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獨闢蹊徑,成績卓著。
直隸省立第七師範紀念館,隸屬邯鄲學院大名分院,她以學校90年的辦學歷程,特別是“七師”時期的光輝歷史為素材,用記事的手法展示歷史照片、文字,文物、實物為主,並輔以景觀、油畫、雕塑和影視片。全館共分七個展廳,即序廳、第一廳(七師創辦 實施教育革新)、第二廳(七師建黨 播散革命火種)、第三廳(七師烈火 燃遍校園內外)、第四廳(七師學潮 與反動當局鬥爭)、第五廳(七師南遷 投身抗日戰場)、第六廳(七師重建 革命精神永存)。整個展覽展現了學校先輩們艱苦創業、拯民救國的崇高革命理想和不朽業績,謳歌了七師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黨的幹部,為直魯豫一帶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以及為抗日武裝和根據地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讚揚了大名師範(大名分院)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師生為實現祖國現代化做出的重大貢獻。
紀念館的陳展面積由建館時100平方米發展到了1700平方米。特別是2013年重建開館,面貌煥然一新。直隸七師紀念館為社會各界研究黨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充實了我黨在直南的歷史,豐富了近代教育史的研究內容,為新形勢下弘揚愛國主義,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開展民眾路線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直隸七師紀念館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將努力辦成全省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區,成為黨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基地,成為對外宣傳交流的重要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