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剛

盧麗剛

盧麗剛,男,1965年5月3日生,江西省餘江縣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麗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餘江
  •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 職業:教師
  • 信仰:馬列主義
  • 職稱:教授
簡介,社會兼職,主要榮譽,教學獎勵,科研獎勵,主持課題,出版專著,發表論文,擔任課程,研究成果,

簡介

盧麗剛, 1965年生,江西省餘江縣人。首都師大思想政治教育學碩士。現任華東交通大學教授、碩導、華東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道德委員會副主任、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重點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名師、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理事、江西省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執行評審、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
近年來,應邀任江西省社科聯《社科大講壇》客座教授,到南京軍區政治部、江西省圖書館、省陸軍指揮學院、省科技廳、省工商局、省交通廳、省出版局、省教育廳以及多所高校演講。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北京日報》、《求實》、《求索》、《江西社會科學》、人民網(理論頻道)、中國紅色旅遊網等國內權威報刊、網站發表論文近百篇。在中共中央主辦的《求是》雜誌內參、《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內部論壇》等處發表調研報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出版《井岡山紅色旅遊文化》、《南昌紅色旅遊資源研究》、《贛南紅色旅遊資源研究》、《紅色的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專著4部。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7項,獲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江西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各一次。
盧麗剛

社會兼職


1、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
2、江西省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執行評審
3、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理事
4、《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編委
5、華東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道德委員會副主任
6、江西省社科聯《社科大講壇》客座教授
7、江西新四軍研究會會員
8、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理事

主要榮譽

1、2010年入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2009年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
3、2007年當選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
4、現任華東交通大學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5、江西省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
6、江西省骨幹教師
7、江西省高校首批德育名師
8、華東交通大學第二層次學科帶頭人
9、兼任江西省中共黨史研究會理事
10、江西新四軍研究會會員
11、江西旅遊文化研究會會員
12、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旅遊管理系碩士研究生導師
13、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理事等

教學獎勵


1、2010年6月《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 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探索》獲校第十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2、2009年5月指導的作品《紅色文化的網路傳播》在第十一屆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西賽區決賽中獲二等獎,被授予“園丁獎”
3、2000年7月第三屆全省高校“兩課”教師公開教學比賽二等獎
4、1998年11月6日校第二屆 “兩課”精品課比賽一等獎

科研獎勵


1、《紅色旅遊與新農村建設》2011年12月獲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
2、《紅色旅遊與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2009年11月獲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挖掘紅色資源、弘揚蘇區精神、促進老區發展》2008年11月獲全國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4、《井岡山紅色旅遊文化》2005年12月第九屆江西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5、《湖湘文化對井岡山精神的影響》2003年12月《黨史文苑》雜誌社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
6、《土地革命時期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2002年6月《黨史文苑》雜誌社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
7、《論思想政治工作網路化》2002年6月《黨史文苑》雜誌社優秀理論文章三等獎

主持課題


1、主持: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井岡山鬥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增強凝聚力的歷史經驗研究》(2012年0.5萬元)
2、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基於生態約束機制的濕地生態旅遊開發與旅遊效益建模研究——以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2011年)
3、參與: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江西紅色資源開發與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11JY20)0.3萬元
4、參與: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依託紅色文化建設提升我國軟實力研究》(11YJC710016)
5、參與: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11SH06)
6、主持: 2008年教育質量工程國家級精品課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在建)
7、主持: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色旅遊與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010年2月已結項,鑑定級別為良好,鑑定證書號為20100167)
8、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弘揚井岡山精神與培育民族精神》(2006.6已通過鑑定)
9、主持:江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課題《井岡山精神研究》(2007.12已通過鑑定)
10、主持:2005年江西省十五社科規劃課題05LS19《井岡山旅遊資源開發研究》(2008.12已結題,等級為良)
11、主持:2005年12月江西省科技計畫指導性項目(軟科學計畫)贛科發計字[2005]224號:《江西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與利用》
12、主持:2003年江西省科技計畫指導性項目(軟科學計畫):《中部地區科技市場行銷策略研究》
13、主持:2001年江西省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網路時代中等(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
14、主要成員:1993年省教委“八五”重點社科課題:《高校如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出版專著


1、專著《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6(37.8萬字)
2、專著《贛南紅色旅遊資源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3(38萬字)
3、專著《南昌紅色旅遊資源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8(32萬字)
4、專著《井岡山紅色旅遊文化》新華出版社2004.11(27萬字)
5、參編《思想道德修養》魯克誠等主編:延邊人民出版社1998.8月等多部

發表論文


1、《新農村建設視閾下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1(3)第36頁(1)
2、《全球化時代文化認同構建中的中國國家文化安全》前沿2011(7)第182頁(2)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邏輯》黨政論壇2011年3月(上)第8頁(2)
4、《井岡山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井岡山大學學報2010年11月(6)第17頁(1)
5、《科學發展觀視閾中紅色旅遊的發展》求實2010(3)第36 頁 (1)
6、《江西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農業考古2010年3月第 281頁(1)
7、《浙贛鐵路沿線紅色旅遊資源特徵分析及開發對策》企業經濟2009(12)第146頁(1)。
8、《寧都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及對策》農業考古2009(6)第 150頁(1)
9、《教師須多鑽研“導演”的藝術》華東交大報2012.6.12
10、《大別山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問題診斷及對策》安徽農業科學2009(22)第10745頁0.8千字(1)
11、《紅色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菏澤學院學報2009(4)第68頁(1)
1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困境與出路》教育探索2009(11)第135頁。(2)
13、《發展紅色旅遊推進新農村建設》,人民日報---理論版(2),2009年5月6日。
14、《科學發展觀視域中紅色旅遊的發展》,人民網-理論頻道,2009年4月22日。
15、《上海紅色旅遊發展的優勢、問題及開發策略》2009(4)《黨史文苑》第6頁。
16、《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區域紅色旅遊合作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9(5)第2191頁0.8千字(2)
17、《“人肉搜尋”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挑戰與對策》江南大學學報2009(3)第48頁 (1)
18、《九江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農業考古2009(3)第 142頁,(2)
19、《萍鄉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問題及對策》2009年2月26日,中國紅色旅遊網 ---特稿精選2萬字(1)
20、《大別山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問題及對策》2009年2月26日,中國紅色旅遊網 ---特稿精選2萬字(1)
21、《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的企業》2009年2月26日,中國紅色旅遊網 ---特稿精選2萬字(獨著)
22、《區域紅色旅遊中的多重客體關係研究》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2)第185頁。0.5萬字(1)
23、《弘揚紅色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2)第127頁,0.5萬字(1)。
24、《紅色旅遊資源的商標保護策略》智慧財產權2009(1)第40頁,0.6萬字(2)。
25、《論新時期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4)第164頁,0.5萬字(1)。
26、《論紅色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企業經濟2009(1)第144頁, 0.5萬字(2)。
27、《贛南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紅色旅遊網--特稿精選,1.5萬字,2009年2月21日。
28、《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刻不容緩》(獨著)2008年12月19日,《求是》內參,第28期。該內參為《求是》雜誌社主辦,報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各同志,供中央及省部主要領導參閱。該內參在本文前附編者按,全文如下:“革命文物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資源,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教材。然而,目前我國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對此,華東交通大學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所所長盧麗剛在給我刊的文章中做了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現將該文的主要內容編髮如下,供領導同志參閱。”
29、《農村革命文物保護現狀及對策》2008年11月5日,中國紅色旅遊網---特稿精選1.6萬字(獨著)
30、《英烈祭奠的網路創新》求索2008年12期,第47頁(1)。2009年2月26日,中國紅色旅遊網全文轉載。
31、《挖掘紅色資源、弘揚蘇區精神、促進老區發展》2008年11月全國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理論研討會入選論文集0.8萬字(獨著)。
32、《促進瑞金紅色旅遊永續發展的思考》特區經濟,2008(5)第頁(2)。
33、《工科課程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7)第162頁,0.4萬字(2)。
34、《中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紅色旅遊的區域協作》企業經濟,2008(12)第129頁,0.6萬字(1)。
35、《紅色旅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3)第96頁。0.5萬字(1)
36、《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紅色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研究》求實2009(2)第52頁0.6千字(2)
37、《英雄遺蹟,莫讓革命文物風吹雨打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10月16日2008(3)(1)
38、《革命文物保護現狀及對策》2008(5)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第154頁。1.3萬字 (1)
39、《紅色景區博物館、紀念館門票免費開放現狀及對策》2008(11)價格月刊(1),2008年12月5日,中國紅色旅遊網全文轉載。
40、《區域紅色旅遊合作的機制創新探析----以湘鄂贛地區為例》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8(4)第53頁。
41、《贛南紅色旅遊資源的特徵分析及開發策略》2008(5)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獨著)
42、《贛東北紅色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問題診斷及對策》農業考古2008(6)第161頁(1)
43、《論江西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農業考古2008(3)第171頁,(2)
44、《銅鼓紅色旅遊資源的分析及開發對策》黨史文苑2008(9)第52頁,(獨著)
45、《井岡山紅色旅遊資源市場定位及行銷策略》老區建設2008(10))第28頁(1)
46、《井岡山紅色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2008(2)求實(核心期刊)(1)
47、《崇義縣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2008(3)華東交通大學學報(1)
48、《井岡山紅色旅遊資源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對策》2008(11)內部參考(3),轉載2008(3)老區建設,該《內部論壇》送江西省委主要領導參閱。
49、《井岡山紅色旅遊資源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對策》2008(3)老區建設
50、《京九鐵路沿線紅色旅遊資源特徵分析及開發策略》2007(11)企業經濟(核心期刊)0.8千字(1)
51、《中部地區紅色旅遊形象設計》2007(11)求索(核心期刊)0.7千字(1)
52、《南昌紅色旅遊資源的品位提升與深度開發》2007(9)黨史文苑(1)
53、《“紅歌”為何這樣走紅—三學者縱談“紅歌現象”》2007.11.2中國藝術報9000字(1)
54、《保護紅色旅遊資源,挖掘紅色文化富礦》2007.8.3中國藝術報5000字(1)
55、《南昌起義中走出的文化名人》2007.8.3中國藝術報12000字(1)
56、《關於紅色旅遊區資金籌措問題的研究---以江西為例》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6)(2)第44頁。
57、《江西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江西科技師院學報2005.4
58、《電力安全生產的科學管理》江西能源2005.4
59、《論井岡山精神與企業家精神》企業經濟(核心期刊)2004.10
60、《客家文化對井岡山精神形成的影響》黨史文苑2005.8
61、《建國初期毛澤東從嚴治黨措施評析》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4.5
62、《從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看現代企業行銷》企業經濟2004.2(2)
63、《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對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探索》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4.6 (1)
64、《井岡山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老區建設2004.11
65、《中部地區科技市場行銷現狀及策略》企業經濟2004.9(2)
66、《湖湘文化對井岡山精神的影響》黨史文苑2003(4)
67、《論井岡山精神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江西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3.10 (1)
68、《毛澤東和江澤民關於思想建黨的理論》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3.4
69、《關於新時期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的理論思考》理論導報2003.10 (1)
70、《發揮三個課堂的作用,讓三個代表的思想入腦入心》江西黨建2002.2(1)
71、《井岡山時期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與啟示》江西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2.11(1)
72、《井岡山時期我黨理想信念工作的歷史經驗與啟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2.8(1)
73、《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確保中國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求實(核心期刊)2002.7(1)
74、《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重的原則》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02.1(1)
75、《土地革命時期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黨史文苑2002.3
76、《網路時代中學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和對策》江西教育科研(核心期刊)2002.1(1)
77、《思想政治工作在民主與法治中的作用》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2(1)
78、《北伐戰爭時期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02.2
79、《論思想政治工作網路化》黨史文苑2002.3
80、《思想建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機關黨建2001.6(1)
81、《論市場規則與黨性原則的關係》江西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1.12(1)
82、《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風範2001.3(1)
83、《21世紀的化學工業—創新、綠色化》南昌職師院學報2001.3(3)
84、《江西文化藝術的三股熱流》求實2001.6(2)
85、《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經濟綱領的生命線》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0.6(1)
86、《拓展“兩課” 教育課堂的探索與思考》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2.4
87、《網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對策》求實2000.11(1)
88、《論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南昌職師院學報1997.1(1)
89、《妒嫉現象及其預防和消除》南昌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4
90、《試論文藝作品的思想教育功能》求實1997.增刊(1)
91、《試論談心的技巧》風範1997.7(1)
92、《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江西師大學報1992.2
93、《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若干思考》江西高教研究1992.2
94、《試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江西高教研究1989.3(1)
95、《最大的失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誤》北京日報1989.7.28(1)

擔任課程


1、紅色文化資源與中國特色文化軟實力研究(研究生課程)
2、軟實力研究(研究生課程)
3、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研究生課程)
4、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民族精神研究(研究生課程)
5、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6、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7、鄧小平理論概論
8、毛澤東思想概論
9、法律基礎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論
11、商品學概論
12、國際市場行銷
13、中西文化比較
14、思想品德修養
15、政治經濟學(財經類,上、下冊)
16、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研究成果

近年來在《人民日報》(理論版)、人民網(理論頻道)、《求實》、《求索》、中國紅色旅遊網等國內權威報刊、網站發表論文80餘篇。
在《求是》雜誌內參、《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內部論壇》等處發表調研報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出版《井岡山紅色旅遊文化》、《南昌紅色旅遊資源研究》、《贛南紅色旅遊資源研究》專著3部。
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7項,現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紅色旅遊與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課題編號:06BKS035)。
主要從事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紅色旅遊與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等方向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