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藏峪莪子

皇藏峪莪子

皇藏峪莪子,植物,3000多畝林木繁茂的山峪谷凹里都有出產,其中以瑞雲寺周圍以及,寺南雙頂山、鑽天峪、皇藏洞為多,狼窩、過山路等地次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藏峪莪子
  • 原因:林木、落葉、乾草較多
  • 概述:連陰雨時,每天有上百人進山采莪
  • 簡介:香味有驅蟲、防蛀功效
主要原因是林木、落葉、乾草較多,年積月累腐朽之後,給莪子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每年6—9月汛期一到,為產莪旺季,連陰雨時,每天有上百人進山采莪。皇藏峪莪子有10多種,鮮食為主的有槐花、鹿角、黃鴨蛋、青莪、高腦莪、松花、茄皮、草莪、一窩雞等;乾鮮兼用的有土裡埋、紅脂莪、臘莪等。其中較名貴的品種是槐花、鹿角、土裡埋等。民國38年(1949),大蔡莊中醫蔡書全,一日雨後,在瑞雲寺西北角的龍咂咀,發現一塊石板被頂歪,扒開一看是一隻土裡埋莪子,此莪蓋如饃盤大小,直徑尺許,視為寶物。特別是香莪,大如指頭,色紅,曬乾後放進衣箱,有濃香味,有人試驗香味可維持30年之久,此香味有驅蟲、防蛀功效。莪子食法較多,尤以草湯熬煮,其味更佳。當地民眾說:“吃了莪子忘了肉。”皇藏峪莪子,過去較多,旺季官橋、曹村、蕭城均能買到,後來,人口漸多,山里落葉、爛草不少被人們拾去當柴燒,獲量大減,除鮮食外,少量的售於當地飯店或贈送親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