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棚灣

皇棚灣街南鄰濟安台里街,北靠老運河南岸,東通濟安橋南路,西側為濟寧電廠北宿舍。東西走向,寬2米至3米,水泥路面,路旁為居民住宅。2017年6月因濟安橋重建,街內居民已整體搬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棚灣
  • 外文名:huangpengwan
  • 時期:康熙時期
  • :2米至3米
  • 方向:東西走向
相傳,早年此街是一片荒地。清朝初於老運河南岸建天仙廟一座,廟前住有五至七戶人家(沒有街巷名稱)以從事小手工業為生。
據記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夏天,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從北京通州坐龍船,來到了濟寧草橋西運河拐彎處,山東巡撫趙世顯、濟寧知州吳檉在天仙廟臨時搭棚接駕。龍船靠岸,康熙皇帝向迎駕的趙世顯、吳檉問道:“到濟寧了嗎?什麼所在?”答:“到了,萬歲,河南岸有座天仙廟,北岸是個窮命莊。”康熙皇帝自言自語地說:“濟寧的生意不是很興隆嗎?怎么還有窮命莊呢?”從此,運河北岸草橋口西改為“興隆街”,運河南岸為“皇棚灣街”沿用至今。
次日,康熙皇帝巡覽濟寧運河沿岸景色,行至二神廟(今濟聖街南首,濟陽大街路南,祀關公、火神,濟聖街原名二神廟街),迎面見一僧人跪獻盆草。康熙皇帝問道:“所獻何物?在何處當主持?”答:“此一統萬年青也。小僧法名際普,就在此地不遠處。”這使康熙皇帝很喜歡,因為清朝統一中國不久,“一統萬年青”太吉利了,便說道:“走,我去看看。”文武官員巡撫州官均隨聖駕。走到一看原來只是一座小小的破廟,康熙皇帝說:“這不是小茅庵嗎?”遂命山東巡撫趙世顯在此地建個規模宏大的寺院。康熙御筆書“慈燈寺”,寺院落成後鑲嵌在廟門前的木製紅牌坊上。寺廟舊址在原濟寧食品廠院內(現在已蓋成居民樓)。慈燈寺街後與濟陽大街合併。
而天仙廟那一帶,因了皇帝駕臨,也成了風水寶地,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漸次成了街區,又因為此地扎皇棚迎駕康熙,從此運河南岸改名為皇棚灣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