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鎮(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

白馬鎮(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

白馬鎮位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南部,總面積153.7平方公里,人口4.3萬,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農業家庭1.2萬戶,農村勞動力2.5萬人,下轄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個國營茶場。

白馬鎮是江蘇省政府確立的98個江蘇省重點鎮之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確立的“三城九鎮”之一。白馬鎮屬典型的寧鎮揚低丘陵山區,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經濟繁榮。今年,省市區領導來白馬視察,確定在白馬鎮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打造國內一流農業“矽谷”。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位,氣候,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社會,

歷史沿革

明朝萬曆七年(1579年)建白鹿鄉,1934年改白龍鄉,1946年復改白鹿鄉,1949年更名為白馬鄉。
1956年8月撤區並鄉,為縣轄白馬鄉。
1958年9月改公社,1984年3月改鄉,1995年設鎮。
1996年,人口2.3萬人,轄上洋、澗屋、陳笪、白馬、杜巷、花山、尤贅、石頭寨、李巷、曹家橋、大樹下、張家山12個行政村和白馬橋居委會。
1999年,面積72.8平方千米,總人口253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99人,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178個村民小組。
2000年2—3月,撤銷共和鄉,併入白馬鎮。
2000年末,面積124.2平方千米,總人口420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47人,轄1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323個村民小組。
2003年,轄白馬橋1個社區和上洋、白馬、杜巷、石頭寨、曹家橋、大樹下、革新、交河、朱家邊、白龍、浮山11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白馬鎮鎮域總面積153.7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個國營茶場。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117101:~001 121白馬橋居委會 ~002 121金谷居委會 ~200 122上洋村 ~202 121白馬村 ~205 220石頭寨村 ~206 220曹家橋村 ~207 220大樹下村 ~208 122革新村 ~210 122朱家邊村 ~211 220白龍村 ~213 220浮山村。

地理環境

區位

白馬鎮位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南部,東鄰溧陽市,北接句容市。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40202人(2012年)。鎮政府駐白馬橋,距溧水城區19千米。

氣候

白馬鎮由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的過渡區,無明顯地域差別,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水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4℃,平均日照量2240小時,無霜期237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87.4毫米。

資源

白馬鎮境內山綿起伏,土地資源、山水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山林、生態林面積達6萬餘畝,耕地面積7.8萬畝,水面資源1.5萬畝,森林履蓋率達30%以上,水質均達國家級飲用水二級以上標準,環境有90%以上屬空氣免測區域,是寧鎮地區糧、油和林、桑、茶、果等農作物的主產區,屬典型的蘇南低丘陵山區。
境內山清水秀,以農業為主,種植稻、麥,所產黑莓為珍稀飲品原料。鄉鎮企業以生產農用汽車、化工產品為主。名勝古蹟有迥峰山北麓仙人洞遺址。
白馬鎮境內山林、生態林面積6萬畝,丘陵崗地面積6萬畝,耕地面積10餘萬畝,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雨熱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1087.4毫米;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水庫、塘壩較多,水質達二類水標準。

人口

截至2012年,白馬鎮人口4.3萬,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農業家庭1.2萬戶,農村勞動力2.5萬人,

交通

2014年建成溧白公路,這條道路是溧水到白馬的一條景觀大道,途中可經過著名景點有觀音寺、周園。
白馬鎮是溧水區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是南京與蘇州、無錫、常州、上海、浙江等地連線的黃金地段。水、陸、空交通優勢具備,寧杭高速、沿江高速、寧高高速交匯境內,寧杭高鐵和京滬高鐵途徑,全鎮互通,上下便捷,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6公里,至南京中山門38公里,至新生圩港50公里,341江蘇省道直達104國道,一小時交通圈可達鎮江、馬鞍山、宜興,二小時交通圈可達上海、杭州、銅陵。(五分鐘上高速、十分鐘到城裡、十五分鐘進機場、半小時到南京主城、一小時入港口、二小時抵杭州、兩個半小時達上海)

經濟

該鎮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目標,按照做大主導產業,做優特色品牌、做實富民工程的思路,積極引導發展經濟作物,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全鎮已發展黑莓面積近20000畝,有機農業示範區2000畝,生態林面積3萬餘畝。常規糧油種植與經濟作物比達到35:65。通過推行農業無公害化的生產與管理,提高了農副產品品質,成立農副產品、黑苺等專業協會,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促進了農副產品銷售,加快和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步伐。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68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財政收入1253.9萬元,比上年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5510元,比上年增長17.7%。
2011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財政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440萬元,同比增長55%;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4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2.8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0元,同比增長16%。經濟發展在縣域中爭先進位,獲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先進鎮銀杯,獲得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工業開票銷售收入、科技創新、開放型經濟、工業投資等5項“先進鎮”稱號,並被評為“文明鎮”,綜合考核得分名列全縣鎮級單位第二位。
二、產業轉型加速提升
大力實施工業經濟倍增計畫、農業“1115”工程、建築房地產業提升計畫,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層次。
工業轉型創新初見成效。新引進工業項目22個,總投資1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實際利用內資10.3億元,增長25.1%,註冊契約外資830萬美元,增長28%,實際利用外資413萬美元,增長208%。全年26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率90%,完成總投資12.8億元,其中技改投入4億元。加強重點企業培育,新增銷售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1億元以上企業2家,同時,剛性降耗,鐵腕治污,促進經濟綠色發展。實施“人才引領、科技創業”戰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新增發明專利86件、專利授權4件,新創省著名商標1個、市著名商標2個。強化集約集聚,加快載體建設,推進工業集中區擴容600畝,新建工業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同時,盤活存量求增量。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矽谷”建設全面展開、順利推進,園區和農業科技特別社區已揭牌奠基,南農大、南林大、含羞草生物科技農業園、溧白公路等9大項目集中開工。大力實施農業“1115”工程,全年新增高效農業4500畝、設施農業2000畝。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石頭寨5000畝藍莓休閒觀光園,園區道路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園區框架初步拉開。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竣工,引進了中山園林、華瑞集團等農業項目。農村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改造泵站4座,河塘清淤34座,河道疏浚1條。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新創省名牌1個、市名牌2個,黑莓被認定為地理標誌農產品。深化農村改革,新增農地股份合作社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村級能力進一步提升,村均經濟可支配收入增長15%,石頭寨村進入縣十強村行列。
三產服務業快速提升。“十二五”期間,我鎮規劃用地780畝,總投資20億元,建設省重點旅遊項目周園,周園第三期工程竣工開業,續建項目啟動實施。白馬湖人居森林項目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加快推進。新引進三產物流項目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三產服務業稅收6000萬元。
三、新市鎮、新社區建設步伐加快
《白馬鎮總體規劃》、《白馬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曹家橋新社區規劃在市規劃評比中分獲優勝獎,依據規劃,大力推進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加速試點鎮先試先行。道路建設紮實推進。實施了回峰路、體育路、康居路、白馬橋西街道路、工業路、食品園大道、石頭寨藍莓園道路等建設工程,新建農村水泥道路13公里。新市鎮建設展示新面貌。“金谷佳苑”一期工程竣工,分房工作和諧完成。回峰家園和建飛小區開工建設。商貿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國家級生態鎮創建取得成果。狠抓環境保護和建設,美化改造白馬河道,規範化改造農貿市場,提標改造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管網4.5公里,新建1座公廁、2座垃圾中轉站,新增改廁1600戶,造林1400畝,綠化村莊14個,湧現了黃灣里、巷上、尤陳邊、南頂等村莊環境整治新亮點,集鎮市容管理得到加強,生態鎮創建工作通過驗收,獲得南京市森林鎮稱號。
四、社會建設和管理工作全面加強
圍繞農民民眾所思所想、所需所急,紮實推進民生工程。積極應對60年未遇的旱情,總投資600萬元,調度水源,引水灌溉,打井送水,實施了石頭寨村和上洋村改水工程。推進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白馬中心幼稚園建成開園,白馬中學中考總均分名列全縣第一,教育工作綜合考評獲縣一等獎。加強文化體育建設,新建鎮文體服務中心,新增數位電視整轉500戶、有線電視500戶,成功舉辦了第四屆體育運動會,榮獲市體育幸福工程先進單位稱號。加強社會保障及救助工作,按時足額發放各類補貼,新農合、新農保“應保盡保”,農村草危房“有一改一”,近3000名被征地人員順利進保障;社區服務中心、鎮敬老院綜合樓等工程加快推進。著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90人、農業實用技術及創業培訓12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113人。著力加強社會管理,建立了“金谷佳苑”新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和“扁平化”管理體制。
五、民主法制建設取得實效
以創建“平安白馬”“法治白馬”活動為載體,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紮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為全鎮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從鎮領導到工作人員認真接待來訪民眾,切實為民眾解決困難,化解矛盾。通過深入開展鎮領導和蹲村機關幹部駐村調研工作,專門排查各類矛盾和問題,集中心思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2011年,共辦理“12345”市民訴求事項250多件,辦結率、滿意率得分在全縣鎮區中名列前茅。
2015年4月,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建制鎮示範試點工作近日正式啟動,全國共有90個建制鎮被列為試點地區,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位列其中。

社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鎮內文教、衛生、醫療、保障配套齊全,擁有全國綠色中學和國家級示範國小。(白馬敬老院、衛生院綜合大樓等)。白馬鎮有著名的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