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山天池詠

白頭山天池詠

《白頭山天池詠》,又名《白頭山天池舟中作》,作者賈世韜。全文總計910字,屬長篇七言分節式古風,一韻到底,有長白山瀑布一瀉千里之氣概。為人們了解長白山,了解長白山文化提供了文學參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頭山天池詠
  • 創作年代:1993年7月20日
  • 作品出處:雪廬詩詞
  • 文學體裁:七言分節式古風
  • 作者:賈世韜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詩體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頭山天池詠 賈世韜
1
少時聞說長白山,遐思龍舞彩雲端。林海一望三千里,松濤直拍太陽肩。
大風吹落寒空雪,茫茫群峰上摩天。虎嘯山裂成巨壑,地噴水火天池藍。
日月出浴常忘返,誤將天池作海灣。
2
乾隆望祭吟七律,知縣游此賦新篇。最憶劉公建封者,紀詠一首八百言。
久仰天都白頭遠,雄奇關東億萬年。轉瞬又聞雄雞叫,驅車千里越山巒。
一路森林一路水,回峰疊嶂嵌田園。
3
五市二縣一日過,美人松下宿夢酣。清早登車入山闕,白雲閣望新亭閒。
山中草木蔽朝日,綠蔭蔥蘢野花妍。白河瀉玉聲濺濺,蒸蒸騰騰有溫泉?
飛鳥啾啾不見影,野兔乍驚跳叢岩。
4
轉山入谷崖如劍,才知松稀也畏寒。第一橋上獨攬勝,岳樺如虬舞翩躚。
野花青苔織繡毯,燕鳥飛飛共呢喃。逶迤向前望瀑布,瀑鳴如鼓飄雨煙。
獨坐巨石嘆不已,想必飛流有奇源。
5
仰天長喟無鳥道,嶙峋怪石落壁前。玉壁懸崖不敢看,惟恐野羚墜谷間。
緣壁踏石向絕頂,狹處側身過亦難!戰戰兢兢心弦緊,哪敢鳥瞰鷹愁淵?
仰手摘日天野碧,頭上白雲自悠閒。
6
回望遠方山如海,綠濤萬頃擁千關。雄關鎖雲三萬里,鄉村城鎮點點菸。
烏龍穿山汽笛遠,松水滔滔九道彎。關東風景收眼底,長風破浪幾片帆。
回顧峰巔躊躇久,群峰欲傾雲不還。
7
我從瀑下獨辟徑,狼牙虎口也要攀!艱難征程哪堪比,玉皇頂處嘆此艱。
大汗淋漓絕壁險,緩緩向上雙足癱。但見殘雪如塊壘,盛夏時節幽谷寒。
麗日當空耀人眼,傍午才到瀑口邊。
8
欣然思來疑絕頂,誰料不見天池顏。乘槎河水通天處,牛郎渡頭草纖纖。
細沙灘上印鳥跡,碧流潺潺撥琴弦。逆流尋源超物外,忽見前方水漣漣。
谷上生穀穀生水,畫卷展盡美萬千。
9
不是西子勝西子,瑤池萬里欲東遷。天池不驚平如鏡,奇峰倒影天光藍。
因抱琵琶半遮面,絕佳風光見乃難。游者熙熙水濱望,我租小舟弄波瀾。
獨向湖心覓奇趣,仰臥舟中賞群山。
10
裊裊飄來異國曲,中朝友鄰幾千年。十六奇峰各盡妙,如畫如詩秀萬般。
塵世風雨俱忘卻,名利不過雲與煙。此刻心醉一世界,突發奇想願不還。
碧水底深三百米,亘古滔滔未絕源。
11
相傳池底居怪獸,龍吟虎嘯掀巨瀾。我願御獸凌波起,一覽海立大江翻!
長鯤擊水雄風在,人生幾度唱奇篇?走遍天涯尋淨土,此處無塵留神仙。
登岩遠眺萬山小,方知此地天庭寬。
12
一隼展翅高峰下,幾朵浮雲白如棉。人生何時應無悔?白頭山上聳雙肩。
努爾哈赤楊靖宇,代代英魂佑白山。手挽雕弓飛鳴鏑,海東青鳥巡碧天。
絕頂不見松與樺,唯有苔草吻青岩。
13
莫道世間物渺小,敢攀天都不畏寒。壯麗風景鎖雲里,心無遠志不得觀。
關東峰岳九千座,最奇還數長白山!忽聞濤聲滄海近,萬山松風下長川。
獨登白頭放歌日,蒼山如海壯詩篇!
(作於1993年7月20日)
注釋
劉公建封:即劉建封(1865-1952年),又名劉大同,字桐階,號芝叟道人,芝里老人。有“天池釣叟”雅號之稱。山東安丘(原屬諸城縣)人,清末貢生,奉天候補知縣,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創作背景

白頭山天池,又名長白山天池,系長白山主峰——白頭山上的湖泊。白頭山天池,為1702年火山噴發後的火口積水而成,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
1993年7月,賈世韜登臨白頭山主峰,在天池內乘舟遊覽,即興創作了七言長篇古風《白頭山天池詠》。此詩以文學的筆法,描述了白頭山天池的地理形成、歷史文化。全詩充滿激情,文采飛揚,頗有蘇軾“赤壁懷古”之氣魄,又兼李白“蜀道難”之雄渾,是當代紀詠長白山的佳作。

詩體簡介

七言分節式古風,是一種新興詩體,為賈世韜首創。分節式古風的主要特點是,每節的篇幅相同。《白頭山天池詠》每節10句,共13節,每節有相對獨立的主題,上下節之間內容承接,屬於內容統一的七言組詩,

作者簡介

賈世韜,字伯衡,號七星山人,原名賈峻峰,筆名:北溟、東方聿,書 齋名曰雪廬——起此名非因家境貧寒故,乃因懷戀故里,常夢見少年時所居雪中茅廬故也。 博學多才,尤其在古文化上有很深的造詣,在詩詞歌賦上頗多建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