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源。水是最基本的食物,也是一切食物的源泉,談食不能不首先談“水”。 嵩明縣白邑黑龍潭的水就是出自這座小山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可能有綠洲,才可能有生靈萬物,才可能有人類文明。位於海拔1800多米高原的昆明擁有被譽為“高原明珠”的一泓池水——滇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地理位置:黑龍潭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黑龍潭
簡介,松花壩水庫,黑龍潭,其它,

簡介

滇池的水源於何處呢?
沿盤龍江以北上溯而行,到達壩子邊緣,可見一座高大雄偉的大壩,那就是著名的松花壩水庫。水庫大壩始建於元代,是著名的贍思丁·賽典赤為根治昆明水患而謀劃建成的。雨季蓄水防洪,旱季又可供飲用灌溉,至今如此,數百年來造福於民。

松花壩水庫

所蓄之水決非只靠雨水,主要來源於上遊河流。沿松花壩水庫北行,可達嵩明縣白邑鄉。白邑又名邵甸,昔稱滇源。這裡是松花壩水庫上游,系盤龍江正源。此地泉眼遍布,過去曾有“白邑九十九眼龍潭”之說。如今,較大的泉眼尚有青龍潭黑龍潭白龍潭黃龍潭等。

黑龍潭

位於白邑龍潭營村南,遠望是一座不高的小山,山腳修有一座寺廟,名“黑龍潭寺”,始建於明代。現存正殿三間,南北廂房各五間,南北配殿各三間,戲台一座,財神廟一座。正殿前有一塊光緒皇帝題寫的匾額,上書“盤江昭佑”四個大字,右題:“欽命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雲貴總督部堂白山伊里布吉旦”,左邊落款是“大清光緒十三年季春月下浣日吉旦”,中有一璽印: “光緒御筆之寶”。泉眼就在廟中的龍潭。潭底望去,呈青黑色,故名黑龍潭。泉水涌流不已,水量很大,當地百姓形容說“有牛身子大的一股水”。水從潭中湧出,形成一條小河,汩汩向南流去,注入松花壩水庫。
清澈的河水中,生長著海菜花。花瓣白色,花蕊黃色。此花品性高潔,只生長在水質優良的湖泊河流中。以前,滇池中就生長著海萊花,如今早已絕了跡。
小山上綠樹成蔭,龍潭裡自然生長著一種金線魚。當地百姓對黑龍潭極為敬重,每年正月都要在這裡祭祀龍王,感謝龍王造福人間。千百年來,這裡的百姓沒有誰敢砍一棵這座山上的樹,也沒有誰敢捕一條龍潭裡的魚。說到這魚,其中還有一個故事。

其它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的第五軍進駐嵩明。第五軍軍紀敗壞,形同匪兵,四處魚肉百姓,人們深惡痛絕,恨之如骨。至今,嵩明人形容壞人時常說, “某某比第五軍還壞”。這一年,第五軍的一頭目率部來到黑龍潭,看到潭中許多大魚,便叫百姓下去捉魚。百姓告之,這裡是神靈之地,不可捉食潭中之魚。軍官大笑: “老子今天偏要吃,吃定了!”百姓死活不願下水潭捉魚,軍士們痛打一頓老百姓,只得自己下潭捉魚,捉了幾大筐後便下廚煮的煮,炸的炸,上上下下,大飽口福。一時間,無人不稱味道鮮美。待官兵酒飽飯足後,怪事情就來了:一個個渾身瘙癢,抓里抓外,抓上抓下,越撓越癢,全身上下紅斑爛脹,痛楚無比,數日不消。百姓們見了,忍俊不禁。就這樣,這伙官兵乖乖地離開了黑龍潭,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黑龍潭以北不遠,是青龍潭,這裡亦有龍潭,有龍王廟,有古戲台。青龍潭出水量更大,數個泉眼長年涌玉,清澈的泉水匯集成河,滾滾向南流去,注人松花壩
白邑真是一塊水的寶地,她湧出的水,至今仍占松花壩水庫蓄水量的90%,占滇池水年交換量的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