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膜侵睛

中醫病證名。別名金疳。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及黑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古今醫統》:“此症肝虛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可見於現代醫學的泡性結角膜炎。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肺經燥熱,肺火亢盛,失於宣發,氣血郁滯而成;或兼肝之不足,肺金凌木;或肺金陰虧,虛火上炎,血絡壅滯釀成此病。此外,稟賦不足,脾肺失調的兒童,更易患之。

臨床表現

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及黑睛為主要表現。

診斷

1.肺經燥熱
證候:患眼澀痛,畏光,淚熱眵結,白睛上有小泡樣顆粒隆起,其周圍繞以赤絲,色赤怒張,伴口渴鼻乾,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辨證:以淚熱眵結,白睛泡樣顆粒周圍赤絲怒張為辨證要點。病機:肺經燥熱,上壅於目,故白睛澀痛/目熱眵結;氣血運行壅滯,故赤絲怒張,白睛起泡樣顆粒;肺經熱盛,故口渴鼻乾,肺熱下移則便秘溲赤。舌脈之象也均為肺熱之徵。
2.肺陰不足
證候:患眼微澀隱痛,白睛顆粒不甚高起,周圍血絲淡紅,久不消退或反覆發作,兼見口乾煩熱、乾咳,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以眼部症狀不甚明顯,病久反覆發作為辨證要點。病機:肺陰不足,虛火上炎,故白睛症狀不甚明顯,全身兼見陰虛表現。虛證難復,故病變反覆發作。
3.肺脾兩虛
證候:患眼赤澀輕微,白睛泡樣顆粒細小,反覆發作,伴乏力便溏,納差腹脹,或痰多,舌淡,脈細弱。
4.辨證
以眼部症狀輕微,反覆難愈,伴脾虛症狀為辨證要點。病機:病屬虛證,故眼部症狀輕微,且反覆難愈:脾虛運化失調,則納差腹脹,乏力便溏;水濕內停,聚濕成痰,則痰多;舌脈之象乃肺脾不足之徵。

辨證施治

1.內治法
(1)肺經燥熱治則:瀉肺散結。主方:瀉肺湯(《審視瑤函》)加減。方藥:桑白皮、黃芩、地骨皮、麥冬、知母、桔梗。加防風散邪,赤芍涼血散血退赤,連翹助桑皮清熱,便秘者加大黃。
(2)肺陰不足治則:滋陰潤肺,兼以散結。主方: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加減。方藥:生地、麥冬、甘草、玄參、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加夏枯草、連翹以增強瀉熱解毒散結之功。
(3)肺脾兩虛治則:補脾益肺。主方: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加減。方藥:黨參、白朮、雲苓、甘草、陳皮、半夏、生薑、大棗。加防風、赤芍、桑白皮,可散邪退赤,止目痛。
2.外治法
(1)點眼療法①黃連西瓜霜眼藥水,每天4~6次;②千里光眼藥水,每日4~6次;③黃芩素眼藥水,每日4~6次。
(2)熏洗療法紅花、忍冬藤、絲瓜絡。水煎熏洗,或洗敷,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