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鎮(湖南省瀘溪縣白沙鎮)

白沙鎮(湖南省瀘溪縣白沙鎮)

白沙鎮是湘西州的“南大門”,盤瓠文化的發祥地。東鄰辰谿縣、南鄰浦市鎮、西接李家田村、北接武溪鎮。城區三面環水、西面靠山,滔滔沅江繞城而過,秀麗青山隔江綿延,是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轄4個居委會、l個村委會,156箇中央、省、州、縣、鎮直機關、廠礦、企事業單位。其中鎮辦企業3個,主要生產磷肥、硫酸、電解鋅、水泥磚、火磚、生活用具等產品。大型民營賓館酒家40家,農業主要發展落葉水果、椪柑產業等。產品銷往國內各地。白沙鎮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交通十分方便,319國道穿鎮而過,杭瑞高速公路位於北部6公里處。2001年6月27日,民政部批准將瀘溪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北部武溪鎮遷至白沙鎮。從1991年開始,國家先後投入6億元,新建了一座現代化的縣城,獲得了“省級衛生縣城”稱號,白沙鎮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利用價值高。該鎮計畫把白沙建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氧吧”城,最繁榮的休閒文化旅遊城。將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制定白沙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發“屈原民族文化度假村”、“辛女森林公園”、“盤瓠文化中心”等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資源,產業,榮譽,發展,旅遊,

資源

全鎮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共3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105戶,山塘水庫15座,林地面積7.5萬畝,2009年全鎮耕地總面積8540畝,稻田面積4709,椪柑種植面積達1.3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934公頃,糧食播種面積399公頃,糧食總產量2070噸,椪柑產量9645噸,生豬出欄9114頭。主要礦藏有石煤、硫磺、金鋼石等,全鎮500萬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規模以下企業130家,城中商店林立,商賈雲集,交通便捷發達,經濟發展快速,素有湘西州“南大門”和中國最年輕的“氧吧城”之稱。

產業

201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7.3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農業總產值4200萬元,同比增長30%;完成工業總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26%;農民人均收入3100元,同比增長1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0580元,同比增長15%;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鄉鎮”、“省級優美鄉鎮”、“州十佳鄉鎮”、“全州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模範單位”、“全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州“整髒治亂”工作先進單位、全縣“四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縣政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稱號。、

榮譽

2010年鎮黨委、政府配合縣委、縣政府全力地做好創建“全國衛生縣城”的工作,於去年12月獲得“全國衛生縣城”稱號,通過創衛提高了城市品位。

發展

鎮黨委、政府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環境創優”的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優勢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團結帶領全鎮各族人民開拓創新,努力拚搏,全力打造和諧白沙、魅力白沙、宜居白沙,把白沙鎮建設成為沅水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旅遊

今年5月,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和中國旅遊研究院組成專家工作組,對瀘溪沅江風光帶的負氧離子含量進行現場監測,平均值達每立方厘米達7371個,居全國前列。 
白沙景區三面環水,西面靠山的,森林覆蓋率接近40%。白沙景區內辛女廣場、盤瓠文化廣場、橘頌廣場、橘頌塔、辛女生態公園等均對外開放,和一國際大酒店、遊客中心、旅遊公廁、標識標牌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正在不斷完善。12月16日經過了省專家組評審。 
浦市古鎮景區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地、民俗風情的博物館。2008年“浦市發現”被列為湖南省考古十大發現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1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瀘溪縣白沙鎮瀘溪縣白沙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