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村組

白岩村組是指介於毛弄組與竹客組之間的一套火山噴發沉積岩系。陳其奭於1989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松陽縣毛弄—麗水縣白岩村附近;參考剖面位於武義縣宣平鎮南約10km處的竹客水庫至柳城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岩村組
  • 命名時間:1989年
  • 命名人:陳其奭
  • 地理:松陽縣毛弄—麗水縣白岩村附近
命名,沿革,特徵,

命名

陳其奭1989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松陽縣毛弄—麗水縣白岩村附近;參考剖面位於武義縣宣平鎮南約10km處的竹客水庫至柳城一帶。

沿革

白岩村組是指介於毛弄組與竹客組之間的一套火山噴發沉積岩系。1979年浙江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稱其為磨石山組A段。1980年顧知微稱“磨石山群”一組。1982年郝詒純等及1985年王思恩等分別採用“磨石山群”A段或A組,時代均定為晚侏羅世。1989年浙江地礦局命其名為“大爽組”。同年陳其奭建立白岩村組,時代置於晚侏羅世。但仍有許多作者定其時代為早白堊世。本典歸晚侏羅世。

特徵

下部為英安質玻屑凝灰岩與晶屑玻屑凝灰岩互層,底部夾粉砂岩及矽質岩,厚約1150m;中部由三套沉積層夾二套火山碎屑岩組成:沉積岩為粉砂岩、頁岩或砂礫岩構成韻律層,偶夾炭質頁岩及矽質岩,產植物化石,火山岩主要為英安質玻屑凝灰岩和流紋質晶屑凝灰岩,厚約1760m;上部為英安質晶屑玻屑凝灰岩,熔凝灰岩夾凝灰質砂岩及流紋質熔凝灰岩,頂部有粗面流紋岩,厚約1250m。與下伏毛弄組為假整合接觸或再度不整合於更老地層之上。該組屬酸性或中酸性火山噴發相及其間歇期形成的河湖相沉積。主要分布在兩個條帶內:一是衢縣抱珠龍、金華箬陽、東陽大爽、嵊縣三界至慈谿區帶,厚度變化大,約為238~2017m;二是龍泉皂口、麗水吳源、新昌儒岙帶,亦稱“儒岙層”或“儒岙組”(高平,1935;顧知微,1962),厚度變化於800~4081m之間。在慶元城北產葉肢介Yanjiestheria sp.,在松陽縣毛弄至麗水高溪產植物Pterophyllum sp., Podozamites sp.,在壽寧官場、江垠等地採得葉肢介Eosestheria sp.,昆蟲Ephemeropsis trisetalis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