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目遇雨

聽月(明末清初浙江杭州法相寺僧。法諱已佚,以字行)所作,他登天目山(為浙中名山)剛好遇到下雨,本詩主要寫出雨中天目山的美景,他不但自己游賞盡興,還要把這天目山上雨中的特殊景觀告訴山下人,告訴那些沒有在雨中遊覽過天目山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天目遇雨
  • 作者:聽月
  • 朝代:明末清初
  • 主要內容:出雨中天目山的美景
詩詞原文,注釋譯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荒山無道路,雲氣隨我身①。
漸覺笠檐重,沾袂細如塵②。
幽花齊吐艷,仙鳥群相親③。
泉石自太古,耳目愈清新④。
銀河忽倒瀉,雲際垂天紳⑤。
可望不可即,對主峰嶙峋⑥。
陣雲如滾馬,歸雲如懸鶉⑦。
身立雲氣上,看雲態彌真⑧。
下山腳不襪,細草藉如茵⑨。
塵世日方杲,陰晴氣不均⑩。
試將山中景,說與山下人。

注釋譯文

①雲氣:猶言云,雲霧。
②笠檐:竹竺之邊緣,此指竹笠,遮雨之具。袂(mèi):衣服的袖口,代指衣服。此句謂雨微有如飛塵。
③仙鳥:對天目山上各種鳥類的美稱。
④太古:極古老的時代。
⑤銀河:喻瀑布。天紳:天空的大飄帶。亦喻瀑布。
⑥嶙峋:林立峻峭或層疊高聳貌。唐韓愈《送惠師》詩有“遂登天台望,眾數皆嶙峋。”即形容山峰重疊高聳。
⑦滾馬:飛奔的馬匹,猶如在滾動。懸鶉:鵪鶉毛斑尾禿,象襤褸的衣服。因以懸鶉形容破爛。此處比喻天空亂雲披散之狀。
⑧彌真:更真切,尤真切。
⑨襪:作動詞,穿襪。藉:草墊,鋪墊。茵:墊子。指草蓆、坐褥等一類鋪墊之具。
⑩塵世:此處指山下。杲(gǎo):明顯,明亮。

詩詞鑑賞

天目山為浙中名山,也是道教與佛教聖地。聽月遊覽過程中遇雨,當然是春夏之雨。於是山林如洗,泉瀑奔瀉,陣雲滾動,綠草如茵,這一切清新秀美的景象,反而增添了聽月的遊興。於是,聽月寫下這首長詩,記錄自己遊覽的觀感。他不但自己游賞盡興,還要把這天目山上雨中的特殊景觀告訴山下人,告訴那些沒有在雨中遊覽過天目山的人。

作者簡介

聽月,明末清初浙江杭州法相寺僧。法諱已佚,以字行。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654年前後在世。俗姓查,名繼薇,出身於浙江海寧望族世家,系文學家查繼佐堂弟。明諸生,工詩擅文。原有集,亡佚。遭世亂,家道中衰,兄弟六人各自逃生,遂攜一弟祝髮為僧。弟號雪萍,亦能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