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痛停

“痙痛停”是一種藥品,規格為2mg/片、4mg/片、6mg/片。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痙痛停
  • 別名:松得樂
  • 外文名稱:Tizanidine
  • 主要適用症:疼痛性肌痙攣;神經性強直狀態
  • 用法用量:.每次2~4mg,每日3次
  • 主要用藥禁忌:對痙痛停過敏者禁用
  • 劑型:2mg/片;4mg/片;6mg/片
藥品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劑型,痙痛停的藥理作用,痙痛停的藥代動力學,痙痛停的適應證,痙痛停的禁忌證,注意事項,痙痛停的不良反應,痙痛停的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

藥品名稱

痙痛停

英文名稱

Tizanidine

別名

替扎尼定;米噻二唑;松得樂;替托尼定;Sirdalud;Ternelin;Tizanidin;Tizanidine Hydrochloride;Tizanidi-num;Zanaflex

分類

麻醉藥及其輔助藥物 > 骨骼肌鬆弛藥

劑型

2mg/片;4mg/片;6mg/片。

痙痛停的藥理作用

痙痛停是中樞性肌肉鬆弛藥,為咪唑衍生物,可選擇性地抑制與肌肉過度緊張有關的多突觸機制,減少中間神經元釋放興奮性胺基酸。痙痛停不影響神經和肌肉的傳遞,且耐受性良好,並可減少被動運動的阻力,減輕痙攣和陣攣,增強隨意運動強度。對急性疼痛性肌痙攣和源於脊髓及大腦的慢性強直狀態均有效。痙痛停還可增加非甾體抗炎藥(NSAID)的抗炎作用,並可防止NSAID誘導的胃黏膜損害。在動物實驗中痙痛停可減少胃酸分泌並逆轉阿司匹林所致的胃黏膜糖蛋白減少。痙痛停與巴氯芬作用相似,對巴氯芬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可使用痙痛停。痙痛停與地西泮在治療偏癱和脊柱旁肌肉痙攣患者的痙攣狀態時,作用相似,但在治療脊柱旁肌肉痙攣時,痙痛停起效更快。

痙痛停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片劑的生物利用度為40%,達峰時間(Tmax)為1~2h。對於痙攣狀態,口服兩周可起效,8周達最大效應。食物可使峰濃度(Cmax)增加1/3,Tmax減少40min,但不影響吸收。總蛋白結合率為30%。給予痙痛停4~20mg時半衰期(t1/2)為2.1~4.2h,分布容積為2.4L/kg。主要在肝臟中代謝,代謝物無活性。原藥和代謝物主要經腎臟排出,少部分經糞便排出。痙痛停呈脂溶性,可能會隨乳汁分泌。原藥的清除t1/2為2.5h,代謝產物的清除t1/2為20~40h。

痙痛停的適應證

1.用於疼痛性肌痙攣,如與脊柱靜止及功能障礙有關的頸腰部綜合徵(如斜頸、下背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或髖部骨關節炎、手術後疼痛。
2.用於神經性強直狀態,如多發性硬化、慢性脊髓病、脊髓退化性疾病、腦血管病和大腦麻痹所致的肢體肌張力增高。
3.痙痛停對傳統療法(如抗抑鬱藥)不能控制的慢性緊張性頭痛可能也有作用。

痙痛停的禁忌證

對痙痛停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痙痛停不良反應與劑量有關,劑量加大,不良反應症狀出現更為頻繁且明顯。
2.在治療延遲期間應進行肝腎功能檢查、血清電解質檢查、全血計數分類。建議定期監測氨基轉移酶水平,可在治療開始,治療的第1個月、第3個月和第6個月及其後的時間內進行監測。
3.服用痙痛停期間避免進行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的活動如駕駛、登高、操作精密儀器等。
4.肝病(尤其肝功能損害)患者慎用。
5.低血壓患者或與抗高血壓藥同時服用時應慎用。
6.腎功能損害者(肌酐清除率為25~50ml/min)慎用。
7.老年患者慎用。
8.對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安全性尚未確定,應慎用。

痙痛停的不良反應

1.常見低血壓,呈劑量相關性(用量大於2mg),多為輕度。心動過緩、心悸和室性期前收縮少見且短暫。體位性低血壓、頭暈、眩暈和暈厥也有報導。
2.中樞神經系統:常見鎮靜、嗜睡。也常見失眠、疲勞或倦睡。較少引起頭痛、神經質、眩暈、焦慮、暈厥和震顫,也有抑鬱、虛弱、感覺異常、幻視、妄想的報導。
3.內分泌/代謝:高熱。
4.消化系統:常見口乾,也常見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有引起肝功能損害甚至肝功能衰竭並導致死亡的報導。
5.皮膚:用藥期間偶有皮疹、出汗、皮膚潰瘍和瘙癢。
6.骨骼肌肉:常有背痛和肌無力。
7.其他:痙痛停極少引起依賴性。

痙痛停的用法用量

1.每次2~4mg,每日3次,對於嚴重疼痛者,可於晚間加用2~4mg。
2.神經性強直狀態劑量應個體化,首日劑量不超過6mg,分3次服用。每隔0.5~1周增加2~4mg。一般最佳有效劑量為每日12~24mg,分3~4次服用。推薦的最高日劑量為36mg。

藥物相互作用

1.痙痛停可延遲對乙醯氨基酚的Tmax。
2.避孕藥可減少痙痛停的清除,從而增加痙痛停的不良反應。
3.痙痛停與苯妥英、磷苯妥英合用可增加苯妥英中毒的危險(出現共濟失調、反射亢進、眼震、震顫等)。
4.乙醇可增加痙痛停的Cmax(約15%)和藥時曲線下面積(約20%)。兩者合用可能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